生态探索

正确把握主线底线红线的郴州思路

发布时间:2020-06-22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编辑:邓雪婷

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在于精细化管理和科学防控,关键是正确处理执法过程中堵与疏的关系。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很难调和的矛盾,增加阻力;处理好了,就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从而增加动力。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好执法过程中“堵”与“疏”的关系呢?笔者基于对郴州实践经验的总结思考,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坚持以抓牢网格管理为主线,稳步推进创新管理方式。即以网格化管理为主线,依托行政区划,按照部门法定职责,坚持属地管理。坚持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担当,进行一、二、三级行政网格、特殊和重点网格的管理划分。压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档的目标。一要做到摸清大气污染源底数,分析污染成因,明确任务,划定责任,分门别类的建立污染源清单台账;二要做到源头防控,找准问题,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划定区域,着力从难点入手,向短板发力;三要做到“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破解“看得见的管不了,管的着的看不见”的旧格局,开创联防联控、全民共治、久久为功的新局面。

二是坚持以守住绿色发展为底线,全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研判。认真研究本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影响的范围及污染时段,确定重点防控污染时段,划定重点区域,实施挂图作战,做到精准预报,科学防控。其次要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充分了解本辖区的风道传输通道上,涉废气排放的工业企业数量和坐标,污染物排放速率等情况。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当受外源性污染物叠加影响时,通过削减本地累积性污染物,做到精准削峰值,打破污染传输途径,腾出容量来容纳叠加污染物,减少面源污染天气的形成。最后要坚持紧盯数据,有力调度。通过及时关注数据,准确掌握数据变化情况,寻找污染规律,结合气象条件,进行精准研判,有力调度。

三是坚决以不踩“一刀切”为红线,积极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粗暴执法、一关了之、以“堵”为主的“一刀切”现象,但对有影响的涉废气工业企业在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特定气候条件下实施“切一刀”,做好“疏”的工作。需要对合法排污企业“切一刀”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确实需要的原则,掌握好“度”。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要着重考虑合法企业在支持改善辖区环境空气质量停产或减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政府应研究出台相关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政策先行,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且打通执行政策的“中梗阻”现象。二要坚持效果导向,补齐短板。既要在工作中依法依规监管,又要重视监管对象的合理诉求,还要强化对监管对象的业务性帮扶指导,倡导以服务指导性为主导的管理方式。三要坚持重点突出,精准发力。由于大气污染成因复杂,又因各地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一定要根据管辖区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坚持纵深超前管理,防微杜渐,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层层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