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游学”实现精准扶贫
“客韵诗画里,茶缘仙坑村。”康禾茶在当地小有名气,曾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作为朝廷贡品,康禾贡茶的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我们发掘当地资源优势,结合仙坑村传统产茶区优势,投入15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建茶园。”刘启煜介绍,2017年,按照“公司﹢农户”模式,仙坑村打造了以有机茶种植、加工、销售及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仙坑客家红生态茶园”产业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经济效益24万,解决了50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65户贫困户200多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该项目获评河源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十佳精准扶贫项目”。
为持续增加群众收入,扶贫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2018年7月,万科集团到仙坑村实地考察,形成“乡村振兴+持续造血”的帮扶思路,为仙坑村量身定制了“6+1”实施方案,项目总预算5000万元,在古建筑修缮保护、历史文化传承、艺术内容导入、人文自然景观升级改造等方面开展援建;同时,引入专业旅游团队运营仙坑村旅游资源,引导学生下农村、干农活、搞调研从事农事活动,策划“农民丰收节”等项目形成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研学发展道路,村企携手在带动群众致富上初见成效。仅2019年至今,仙坑村就已累计接待研学人数超2万多人次,正常运营后,预计每年接纳人数可超7万人次。
特色民宿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乡村旅游是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创新文旅扶贫模式,动员村民利用仙坑闲置的农户民居房间资源,开发打造一批民宿,以此提高村民村集体经济效益。2019年,该村共接待来自珠三角学生共计3000人次,带动农户68户,实现户均增收2万余元。
今年65岁的何老伯是首批参与房屋改造的农户之一,家中的3间房如今被拿出来用作名宿,经过一番简单整修装饰,小小的房间看起来也是温馨感十足。去年10月,何老伯家中接连接待了好几批前来仙坑村旅游打卡的年轻学生。“我家一次可接待12个人,一天三顿伙食,差不多60块钱,加上住宿费30块,算下来,每个人日均消费不到100块钱。”掰着手指头,何老伯这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对于何老伯这样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来说,这些收入足够让家中的经济情况大为改观。
计划打造广东首家乡村旅社
随着仙坑村知名度日益提升,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禀赋,使其产生规模化发展效应,成了当前扶贫工作组思考的首要问题之一。记者了解到,为深入实施乡村研学点扶贫产业项目,当前,仙坑村正探索“万家民宿”发展模式,推动当地村民为游客提供食宿、游乐等接待服务。“第一期计划征集约60户本村农户参与投资开发与打造,每户可住10-12人,同时通过完善工商注册手续和完善管理条例,打造广东首家可一次性容纳700人的乡村旅社,带动村民收益。”刘启煜告诉记者。
“通过村、企‘手牵手’,仙坑人气越来越旺,旅游品牌越来越响,村民有收益,说明‘乡村旅游’项目是有生命力的。”刘启煜满怀信心地说,接下来,将依托仙坑古村的古建筑、历史、人文、乡村农业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完善研学教育、亲子游、自驾游等市场需求旺盛的项目,继续完善南粤古驿道仙坑段、民宿、野炊区、各农事体验区等基础设施的修缮和建设,加大旅游产品在珠三角等目标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与村民共谋发展,力争走出一条有仙坑特色,同时也是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