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让“健康深圳”更加名副其实

发布时间:2020-10-14来源:晶报编辑:潘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圳市要提升医疗事业发展水平,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和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社会各界对发展医疗事业的重要性有了更多体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在“双区驱动”之下,深圳如何让医疗事业发展水平与城市地位相匹配,让“健康深圳”更有依托,这是历史交给深圳的考题。

今年5月,深圳发布《关于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总目标:到2022年,建成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国内一流的健康城市;到2030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实现“病有良医”。这样的目标,展现了先行示范区建设者的非凡气魄。

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医疗资源匮乏,“就医难”问题十分突出,深圳开始意识到发展医疗事业的重要性。1992年,深圳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人们怀揣梦想从各地奔赴深圳,特区建设如火如荼,对医疗的需求陡增,深圳开始全力推动医疗事业发展。

进入新时代,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人们对深圳的医疗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实现“病有良医”,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为解决“看病难”,深圳推动实现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集团,基本实现每个社区有一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三级医院、三甲医院的数量大幅增加。

为解决“看病贵”,深圳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实施药品集团采购、“4+7”药品集采等方式,让市民看病负担进一步减轻,一些药品的费用降低了七成以上。

同时,在“三名工程”的带动下,深圳看大病的水平快速提升,市民看疑难重症不用再跑北上广,不出城就能看到好专家,甚至还有不少患者专程从市外来深就医。看病不再那么难、那么贵,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医生,让市民心里感觉更有底、更踏实。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活得更健康,也是小康的内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上,深圳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推动医疗事业发展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