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扰,是呵护“小布”最好的方式

发布时间:2021-07-05来源:深圳晚报编辑:潘峰

深圳是共同的家,这个主体也包括鲸在内的自然万物。这样的认知及态度,于无声处标注着深圳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连日来,在大鹏湾海域出现的布氏鲸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随着深晚记者的进一步报道,我们已知晓,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作为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指示物种。这头布氏鲸的出现,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无疑,“小布”的来访传递给深圳的信号令人振奋。

“小布”很害羞。专家表示,鲸受到惊吓后,就会游入海底深处。如果水面一直有船只,它就不会浮上水面喘气。而且,鲸类易受到人类干扰,搁浅、渔网缠绕等危险情况在以往观察中也时有所见。自发现布氏鲸的第一天起,大鹏新区便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呼吁广大市民及船员不要靠近,不要围观,不要投喂,来往船只尽量避开绕行。当前,新区各部门同心协力守护“小布”,并特别邀请了多位专家,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这份用心用情,是一座海洋城市应有的温柔姿态。

前两天,本报刊发评论文章《“小布”来访是生动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课》,指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涵养海洋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大家的共识”。那么,在呵护“小布”上,我们既要有共识,更要有责任和行动,即严格践行“不要围观,不要靠近,不要投喂”要求。

简而言之,关注,而不打扰;关爱,而不过度干预,是呵护“小布”最好的方式。鲸类不同于小型动物,其保护工作需要考虑得更加细致详密。把这片海域留给“小布”,让它“随心遨游”;留给相关部门及专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一种责任,也是大家应当具备的海洋生态文明素养。

深圳是共同的家,这个主体也包括鲸在内的自然万物。这样的认知及态度,于无声处标注着深圳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此时此刻对鲸的不打扰,就是希望今后我们能够频频迎来它们。诚如相关专家说的,“如果我们做对了,也许以后每年夏天,或许就会重现大型鲸类动物频繁前来大鹏湾‘打卡’的胜景。”“做对了”,不只是相关部门及专家的事,还需要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涵养海洋生态文明,其实本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