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央媒纷纷刊发报道,聚焦深圳人才工作,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前不久,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深圳因人才而兴、因人才而盛,40多年来,深圳之所以能创造奇迹,关键在于会聚了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事实上,当初闯深圳的“拓荒牛”,许多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某种意义上,深圳能发展到今天正同一批又一批来深寻梦的人才紧密相联,他们在奉献了自己青春的同时,也用智慧和才干累积了一座城市的高度和厚度。
深圳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人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1年来,从曾经的“三来一补”,到现在的创新创意之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涌现。人才是第一资源,有了人才,这个城市会持续不断地增强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新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87万,孕育了鹏城实验室等3000多个创新载体,8家世界500强企业,超1.8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地区生产总值2.77万亿元,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人才之城。
今年8月,深圳进一步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首次为在深圳工作的37位港籍医生直接认定颁发正高级职称证书。这37张证书,是深圳打破内地职称逐级晋升规则和推动用人单位自主评定职称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理念的现实注脚。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湾畔,有座以“人才”命名的公园,这是全国首个人才公园。公园内的星光大道上,由中外科学家组成的人才星光柱格外夺目。“追星就追科学家”,这让更多的深圳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也表达着深圳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最高礼遇。《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更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才的各项权益,最大限度地为实现人尽其才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了体现对人才的尊重,深圳还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人才日”。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谈及人才工作时指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深圳将坚持全球视野,五湖四海引人才,不拘一格引人才,瞄准“高精尖缺”引人才,拿出最大诚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宽广的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在管理机制上“放权”,在评价机制上“放开”,在分配机制上“放活”,打破体制壁垒,加快构建起与国际接轨、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深圳的人才战略与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高度契合。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央媒对深圳人才工作的高度关注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在“双区驱动”之下,深圳的人才工作必将更上层楼,为深圳再创辉煌添薪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