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十八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广东赛区)复赛结果出炉。深圳中学7名学子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广东省代表队,入选人数居全省第一。同时该校有27名学子获一等奖,一等奖人数也居全省第一。
事实上,近几年来,深圳中学多次蝉联广东省物理竞赛双料冠军,即入选广东省代表队人数、获一等奖人数均为全省第一。2018年,深中学子还获得两枚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牌。
这当然不是深中这所顶尖名校竞赛荣耀的全部。今年7月,2021年第6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落下帷幕,中国队以208分的成绩获得团队总分第一名,其中,深圳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彭也博和高一年级学生冯晨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金牌。
今年4月,深中7名学子入选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与新领军计划。据介绍,深圳中学入选人数位居全国第一。丘成桐先生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此次清华大学数学领军计划将发挥学术大师育人作用,组成以丘成桐先生为指导的一流师资团队,由学术大师直接授课。
深中是深圳重视科技创新教育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早在2014年6月,深圳就率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将创新素养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八大素养之一。
近年来,深圳以项目推进为重要抓手,找准科创教育发展的痛点和难点,联合中国科学技术馆、市科协及其所属的社会团体、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体系打造、生态链建设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更多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培养面向未来世界挑战的创新人才。
也因此,我们看到,近年来深圳学子在各种国际性的科创竞赛中屡创佳绩。
2019年,在美国举行的第34届美国IDUSA匹兹堡国际发明展、第2届WAICY世界青少年人工智能竞赛中,深圳亚迪学校七年级学生陈维博、八年级学生王星博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并获得三金一银的好成绩。
今年9月,福田区红岭中学(集团)园岭初中部学子王奕智、李佳慕勇夺世界机器人大赛初中组冠军。在9月1日结束的国际四大发明展之一的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上,福田区红岭科技中学一举夺得两项金奖一项银奖,金牌和奖牌总数高居全国参赛学校第二。
科技创新的种子,在越来越多深圳学子的心中扎根发芽。
在9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近年来,深圳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深圳提出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所组成的科技创新生态链中,“人才”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引进之外,还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对科技人才提前进行大力培育。创新是深圳的魂,培养创新人才是深圳教育的使命,而科技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深圳在这方面的实践已经结下了累累硕果。
未来的战略科技人才,也许将从这些优秀的深圳学子中间产生。
值得一提的一个创新举措是,前几年,为了在初高中阶段发掘出有特殊专长的人才,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深圳中学共同设立了“深圳中学—华为特殊人才奖学金”,资助在基础学科等方面具有特殊表现的天才、偏才、怪才——这样一个人才实验值得复制与推广,希望将来有更多学校包括高校加入这样的联动,为那些在某些方面天赋异禀的人成长提供更多制度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