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发布时间:2021-10-15来源:深圳晚报编辑:邓雪婷

随着深圳以先行示范的担当作为,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整座城市的生态意识也随之不断提升。深圳是共同的家,这个主体包括动植物在内的自然万物。这样的认知及态度,于无声处标注深圳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积淀守护生物多样性、领略美丽深圳的无穷魅力和不竭动力。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举行,连日来,“生物多样性之美”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10月1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开幕式举行了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表彰授牌仪式,深圳大鹏新区获授“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这一荣誉,镌刻着大鹏新区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而大鹏新区的生动实践,正是深圳守护生物多样性、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尽显发展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的绿色发展之路的精彩缩影。

红树林水岸万鸟齐飞,华侨城湿地豹猫潜行。近年来,深圳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市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交出一份亮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答卷。推窗见绿、出门见园,2020年,全市森林面积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9.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4%;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全市310条河流水质全面提升,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成为全国水环境改善最明显的城市之一;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全市灰霾天数从2004年的187天下降至2020年的3天,PM2.5平均浓度降至1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趋近全球先进城市水平;尽管深圳面积仅为全国的五千分之一,但在深圳已发现的鸟种约是全国已发现鸟种的四分之一……这是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也是民生福祉所系。

今时今日,守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一腔热情,还仰赖于系统化、精准化、科学化的制度保障,由此也更加彰显践行生态文明的信心与决心。发布全国首个GEP核算“1+3”制度体系,评估绿水青山的价值,衡量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和绩效;实施我国首个生态环境保护全链条立法——《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深圳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深圳以先行示范的担当作为,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整座城市的生态意识也随之不断提升。深圳是共同的家,这个主体包括动植物在内的自然万物。这样的认知及态度,于无声处标注深圳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积淀守护生物多样性、领略美丽深圳的无穷魅力和不竭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