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迸发深圳创新力量

发布时间:2021-11-22来源:晶报编辑:潘峰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始终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今天,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应以更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一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速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切实担当起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

事实上,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是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深圳将进一步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营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强劲活力。

比如,结合国家加强基础研究的决策部署,深圳将更加注重源头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更多“从0到1”的重大成果突破。

基础科研通常很“慢”。虽然不能像应用科研那样迅速、直接转化为市场、利润,转化为各种经济数据,但它却是技术创新的先导与源泉。可以说,只有重视基础科研,拒绝急功近利,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之“快”,往往得建立在这样的“慢”之上。或者说,基础科研的厚度,决定了技术创新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为此出台了我国首部覆盖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条例率先以立法形式固定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也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比例应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资金“活水源头”。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深圳路径”,也在不断探索中。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投入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大,新型举国体制可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资源投向既定战略目标领域,调动全社会协同攻关,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合力。

为此,深圳将制定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揭榜挂帅”机制。围绕芯片、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探索“链式布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深圳还将进一步刷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速度。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加速重构,创新成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关键变量,谁能够迅速实现成果产业化,谁就能争取更大话语权。

深圳要做的或者正在做的,是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打破科技、经济“两张皮”的藩篱。建立从科技创新逻辑起点到产业发展,再到产业进步,产业反馈新需求的完整创新模式,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成果产业化创新体系。

当然,创新驱动归根结底是人才驱动。深圳正在着力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突出“高精尖缺”标准,靶向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领军人物、拔尖人才。不断深化人才服务和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大松绑减负力度,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

引进之外,深圳还注重人才的发掘与培养。近年来,深圳以项目推进为发力点,找准科创教育发展的痛点和难点,联合中国科学技术馆、市科协及其所属的社会团体、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体系打造、生态链建设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更多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培养面向未来世界挑战的创新人才。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将深圳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你将由此进一步看见这座创新之城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