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日讯 (通讯员 冯思韵)清明微风轻拂梅沙,大梅沙村里的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青叶芬芳。4月1 日,在这个充满诗意和思念的时节,一场“大手牵小手,非遗手工茶果传承”活动在大梅沙村温情上演。现场,众多梅沙原住民家庭组队出动,祖孙三代齐上阵,沉浸式解锁非遗美食——茶果制作秘籍,为本土非遗传统节日美食文化的传承注入全新活力。
清明粄,在盐田本地又被称作茶果,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美食。它以鸡屎藤、粗叶、艾草、苎麻叶榨汁,与糯米融合制作而成。相较于江南青团,大梅沙村的清明粄在“青”原料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口味也咸甜兼备,满足不同人群的喜好。
当天上午9时许,梅沙幼儿园的老师们带领小朋友们来到活动现场。在大梅沙老年大学非遗传承人莫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大家迅速分工,开启了茶果制作之旅。莫师傅凭借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不仅为大家深入讲解了茶果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还分享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从食材准备阶段的青叶采摘、辨识,到揉糯米粉、研磨花生芝麻、炸葱头,再到包馅、塑形,莫师傅的讲解细致入微,耐心十足。
在后续的制作过程中,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将草叶榨汁加入红糖,随后把混合汁液倒入糯米粉中。祖孙三代围绕着一个大盆,反复揉搓粉团,直至粉团富有弹性。现场,大手小手紧密配合,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们眼中满是好奇与兴奋,努力模仿着师傅的动作,将面团捏成各种形状。尽管他们的手法稍显稚嫩,但每一个茶果都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手工制作的乐趣,自己也重温了儿时的美好记忆。
经过一上午的努力,形态各异的茶果摆满了蒸笼。热气腾腾的茶果出锅后,香甜的味道瞬间四溢。紧接着,社区工作人员带领梅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前往辖区高龄老人、困境家庭等开展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亲手制作的茶果。
“此次活动通过‘大手牵小手’的亲子互动模式,将非遗手工传统美食的传承变得妙趣横生,不仅让更多人深入了解非遗文化,还极大地增进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大梅沙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大梅沙社区将持续开展系列非遗传承活动,让更多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推动“我们的节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