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则新闻,放在一起对比来看颇有些意味。
一则是,1月8日,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法院对被告单位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被告人束昱辉等12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一案依法公开宣判,其中,判处权健公司罚金1亿元,束昱辉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5000万元。至此,权健这个屹立保健界15年不倒的神话彻底崩塌。
另一则是,据媒体报道,近来,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就会出现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各种服务,检测内容从舞蹈到美术,从运动到音乐,五花八门。检测方法也很简单,只需用拭子在口腔内壁刮一刮,把样本寄回检测中心,一周到一个月之后,就可以收到天赋基因检测报告。
一家基因检测公司表示,每个“天赋”,都对应着一个或者几个基因点位。也就是说,只要几毫升唾液和少至几百元的检测费,就能知道您的孩子适合学画画还是跳舞,将来能成为艺术家还是运动员。这样的人生“剧透”,对患有教育焦虑症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精准“捕获”。
中国科学院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长青认为,用两三个点位来判断“天赋”这一宏大的命题,无异于电子算命。“电子算命”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说白了,其本质上与诈骗并无区别。
去年8月,重庆警方捣毁特大“网络算命”诈骗团伙,刑拘210余人;同年10月,浙江警方破获多起“网络算命”诈骗案,千万粉丝“算命大师”落入法网。那么,对于某些类似于“电子算命”的“儿童天赋基因检测”,有关部门是否也有必要出手整治?
当年,在权健之类的保健品宣传中,他们的产品就是铁拐李的“灵丹妙药”,哪里不妥、哪里不妙,抹上去就能好;某些“儿童天赋基因检测”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干的可能是同样的收割智商税的勾当。也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提前介入,加以整治与规范。毕竟,一个权健倒下,还要提防形形色色的“权健”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