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稿件库

基因赛道上的"战士"吴红龙 争分夺秒驰援抗疫

发布时间:2020-03-27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陈琳君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杨春丽)3月25日,在鲜花与掌声的夹道欢迎下,32名华大基因支援武汉抗疫病毒检测英雄凯旋归来。吴红龙,华大基因旗下华大因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便是其中的一位。

“85后,几乎一夜白头,看上去苍老了10岁不止!”作为最早驰援武汉前线的人员,吴红龙与团队成员坚守一线,加班加点仅用3天时间便初步完成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在武汉“火眼”实验室建成后,他更是开启24小时“三班倒”样本检测工作模式,在抗疫这条时间赛道上,争分夺秒与新冠病毒赛跑争速,拼尽全力只为守护更多的生命。

吴红龙

72小时:

快速完成试剂盒研发

庚子新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彻底打乱了人们的迎春步伐。在得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后,作为华大基因因源公司研发和交付负责人,吴红龙联合公司第一时间动员内部研发人员待命到岗,直面迎接新冠病毒的挑战。关键时刻,全体研发人员加班加点,仅用3天时间共72小时便完成初步研发,并持续进行了试剂盒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环节,最终于2020年1月14日正式对外宣布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全部研制工作。当时,距离国内首次公布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才过去3天。

吴红龙在实验室内

吴红龙能够带领团队快速完成试剂盒的研发,也基于自身在华大基因多年丰厚的技术沉淀和华大基因强大的研发实力。吴红龙于2008年进入华大基因,今年是他进入公司的第十二年,也是他深耕基因研究行业的第十二年。据了解,华大基因从1999年公司成立就把“传染”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线,至今在基因检测的技术方面已积累了20多年经验,且曾支援过2003年中国SARS疫情、2011年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和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等国内外多起公共卫生事件。吴红龙借助华大基因这一专业的技术平台,通过十余年的苦心专研,逐渐练就出过硬的本领,也为他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抗战中完成试剂盒研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24小时:

超负荷开展样本检测

“每天都很累,但每天也很充实,我们每多投入一点时间,就能多解决一些问题。排除一次样本,隔离阳性、保护阴性的工作就能做得更好,疫情就能早点结束。”

据了解,为了缩短核酸检测的时间,华大基因打造出“火眼”实验室模式,并迅速在全国重点疫区城市布局。通过高度集成、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线操作,华大基因将从样本提取到后续检测的所有时间压缩至极致,成功解决了核酸检测通量的问题。

在武汉“火眼”实验室运转后,以吴红龙为骨干成员的华大基因检测队伍随即投入到紧张的病毒检测工作中。“实验室需以24小时3班轮替的工作方式,才能保障‘火眼’实验室每日1万人份的满负荷运转状态,全体一线的同事们都非常辛苦。”灭活、信息核对录入、核酸提取、荧光PCR检测……吴红龙统筹组织团队采用“三班倒”的工作制,24小时不停歇开展病毒检测。

庚子新春吴红龙在岗位上用简餐

对于吴红龙来说,能在紧张的工作中停下来专心吃口热饭,都成了一件极为奢侈的事,除夕夜只能扒拉两口盒饭应付了事,生日餐更是以一碗清水挂面外加一个鸡蛋打发,“佐料”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电话会议。“有时候会非常想念女儿和儿子,会跟他们视频,然后给他们看看路边的花草、湖边的鸟儿……”85后的吴红龙目前已经结婚,且育有小孩,累的时候会同他们通电话、开视频,短暂的远程见面后便又要专心投入到繁忙的检测工作中。

刻不容缓:

转换阵地驰援国外

“回到深圳,最大的愿望就想好好睡一觉,但目前看来暂时没法儿实现。”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转好,3月25日,吴红龙与华大基因其他31名检测人员从武汉返回深圳,但因疫情仍未结束,吴红龙仍需在线办公处理各种工作。近期,国外疫情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吴红龙又准备着动身到海外支援。

从武汉返深途中的吴红龙

“病毒的传播没有国界,需要各国共同应对。”针对此次疫情,吴红龙表示,在病原感染检测方面,中国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各项应对工作中,世界卫生组织便对中国的病原体感染检测水平充分表示了认可。“华大基因是国内在基因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能用华大和国内的先进技术援助海外,我感到非常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