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评:给“募师支教”插上科技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0-09-08来源:深圳商报编辑:潘峰

首席评论员胡蓉

9月7日,在“99公益日”到来之前,深圳商报&读创特别打造的“99公益日”互动产品——“献出一份爱心,为‘募师支教’代言”互动H5正式上线,立刻掀起全民参与热潮。

互动H5不仅能生成个性化海报吸引更多人的向善之心,而且方便人们完成捐款,爱心捐款还将获得腾讯的配捐,让捐款数目瞬间放大数倍甚至更多。

互动H5的传播力量不可小视,本报已有一次成功的实践。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商报&读创联合腾讯推出的“来了,就是深圳人,快来领张‘深’份证”的线上活动火遍全网,炽热的情怀与趣味性的结合深深打动了人心,至今已有超过1700万人次领证,各渠道浏览量更是直逼3亿人次。

可以想像,互动H5的应用也将为“募师支教”这个已有14年历史的慈善品牌赋予更深厚的时代色彩,赢得更广泛的关注,为贫困地区导入更多资源,让寒门子弟拥有更多改变人生的机会。

回顾“募师支教”的发展,既能触摸到深圳人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热情与持之以恒,还能从它的演变中预见到科技力量的注入为其带来的更大可能。

2006年2月,由深圳市关爱办、深圳商报和许凌峰“募师支教爱心联盟”共同主办的“募师支教”行动首次启动。这一由媒体广泛宣传、爱心企业出资、志愿者出力的创新模式,是民间捐资助学的全国首创。

那时,没有微博更没有微信,“募师支教”的信息传播主要靠纸媒,常常有激动的读者拿着报纸来报名,其情其景非常感人,这种无私大爱正是“募师支教”能够走到今天的不竭动力。至今“募师支教”行动已招募了26批共1400多名支教志愿者,足迹遍及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所山区学校,惠及山区学生20多万人。

那时,资源的对接范围也非常有限,从而有了“募师支教”队伍中的一员孙影的挺身而出。2006年8月孙影首次参加支教,贵州山区师资力量的极度贫乏,让其后5年间几乎一直留在那里。她的牵线搭桥,让300多位贫困生找到了定向资助人,还帮助深圳企业与爱心人士捐建了4所希望小学,让慈善事业“最后一公里”与现实需求得到有效对接。

奔涌的爱心需要更大的平台来释放。5年前,由腾讯公益牵头组织的“99公益日”诞生,移动支付、社交场景和趣味互动的注入,为慈善事业开创了“人人可为、人人易为”的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模式。“募师支教”也必将受益于这一时代进步,科技力量将为“募师支教”插上双翅,使其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相信这张深圳“爱心名片”可为“互联网+慈善”的发展探索出更多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