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评论员胡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指出,“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此次考察中他还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联合国划分的国际工业体系分为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划分的全部工业体系的国家。这个优势代表着拥有独立运转工业体系的能力,中国能够在有效控制疫情后率先复工复产,并在稳定全球供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与这个优势有关。但是,大而全并不等于大而强。近段时间以来,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遭遇,已显示出中国工业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急需“补强”。
创新发展也离不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共同发力。9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科学院将在“率先行动”第二个阶段目标当中,将“卡脖子”的问题和国外出口管制的清单转化为任务清单。但他也同时指出,科学院本身是个科研机构,工作主要聚焦在前端,后面工程化、产业化的工作还要和企业、地方紧密结合到一起,把创新链和产业链,甚至金融链能够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合力。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圳已有成功经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深圳逐步实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正是这些产业在今年上半年充当了中流砥柱,帮助深圳经济增速率先转正。2019年年底召开的深圳全球招商大会,再度展现了深圳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布局。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圳也开始了行动。今年7月,深圳起草了《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一措施,深圳提出,将系统梳理集成电路、5G、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显示(8K)、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链,找准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
9月4日,市委书记王伟中在接受央视采访中直言,“市领导每个人都要担任一个链的链长。”市领导直接挂帅“链长”,显示出深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的决心,而以问题为导向和以目标为引领的“链长制”,能更快提升实际操作的效率。
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紧密结合,将产生如核聚变中的“链式反应”,激发出更大发展能量,更有力地提升地区与国家竞争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深圳应勇于探索更多好办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