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发展的宝贵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
深圳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城市。短短40年,深圳实现从“一张白纸”到“奇迹之城”的伟大跨越,令世界瞩目,靠的就是改革,是开放,是“引进来”和“走出去”。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无论是第一家外资银行落户深圳,还是创办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无论是开设“三来一补”外资企业,还是恢复发展边境贸易,很多对外开放的创新之举,都在深圳这个“试验场”完成。40年间,从边陲小镇走向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深圳通过高质量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蝶变。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同时我国经济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无论如何,坚定不移走对外开放之路始终是我们的坚定选择。而且要站在更高起点上进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强化“引进来”“走出去”的深度与广度,面向未来塑造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授权事项包括六个方面40条,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涉及“对外开放”的这7条。
它们包括:完善涉外商事纠纷诉讼管辖制度;完善国际法律服务和协作机制;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先行先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扩大港口、航运业务对外开放;深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赋予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
以清单式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从这涉及“对外开放”的7条清单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对外开放的门在越开越大,对外开放的触角正在更多领域延伸,一条条清单,从不同方向诠释着“全方位”的内涵。
改革激发活力,开放赢得未来。今天的深圳正在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奋力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及其首批授权事项清单的发布,意味着深圳将站在一个更大更高的平台上,眺望新的时间。踮起脚尖,我们将发现一个因开放而更加生机勃勃的深圳。
我们相信,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深圳这座“奇迹之城”将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道路上,奋勇疾行,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更多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