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会提出GDP增速目标吗?

发布时间:2021-03-05来源:深圳商报编辑:邓雪婷

本报首席评论员胡蓉

3月4日,全国两会拉开了大幕。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去年的全国两会延至当年5月召开。因此,今年的如期召开,被外媒普遍视作中国有力控制疫情、社会经济渐归常态的重要表现。

同样是因为疫情的巨大冲击,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GDP增速目标今年会不会“复出”也成为热议话题。有些观点认为,由于疫情并未结束,全球经济前景仍不明朗,外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国今年或许仍将参照去年做法不设GDP增长目标,而是通过就业、物价等其它综合指标的设定来引导经济发展。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设定增速目标仍然十分必要。

首先,中国疫情总体上得到了控制、中国经济运行复苏势头良好是明确的。在去年的艰难处境中,中国GDP仍取得了2.3%的增速,经济总量首度超过100万亿元,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经济取得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近些年,中国越来越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同时也在适时淡化GDP指标,就业、物价、收入等经济指标也越来越被看重,但GDP增速目标对指导国民经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已有不少省份相继出炉了各自的GDP增长目标,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北京、重庆等省份的今年GDP增长目标是超过6%;中部省份河南、湖南、山西等经济增长目标为7%~8%;作为2020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省份湖北和获得自贸港政策利好的海南,则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10%以上。在预期趋势普遍一致的情况下,制定一个全国性的GDP增速目标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更重要的是,今年还是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我国经济“乘势而上”的重要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十四五”建议稿作说明时指出,“建议稿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编制规划《纲要》时可以在认真测算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将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量化指标将确定。因此,每年设定一个合理的GDP增速目标,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未来五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也有利于当年财政、货币等政策的制定。

另据机构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年潜在增长率有望保持在5%左右,期末有望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在基数相对较低的开局之时应争取更高的增长率,从各省目标来看,今年全国的增长目标设定在6%以上是比较务实的,还有的预测更是远高于此。我们不妨静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揭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