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评:多用情多用心,以有爱创无碍

发布时间:2021-07-07来源:深圳晚报编辑:潘峰

多用情多用心,以有爱创造无碍。其实说到底,无障碍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四个大字。通过健全的制度、详密的规范、贴心的考虑,让多元障碍群体更加广泛、公平地参与城市公共生活。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条例》立足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是全国首部无障碍城市建设立法。

在文明观念持续进阶、社会文明不断抵达新高度的今天,将“无障碍理念”融入整个城市发展的全流程、各方面,使残障人士及其他诸如老年人、伤病患者、儿童等有需要者更加自主、安全、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无障碍”是一项具有包容性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这样一种认同,这样一种氛围,从深层次上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光辉。

有人说得好,“无障碍城市长啥样?在深圳街头,随处感受暖心细节。”细节源自于制度,源自于系统性、协同性、精准性的用情用心。这其实也说明了,无障碍城市建设既是文明命题,也是一道治理命题。建设无障碍城市,是全新的社会系统工程,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服务等方方面面,均需融入“无障碍理念”。

公共住房和商品房应配置无障碍住房,地铁公交出租车应为有需要者无障碍出行提供预约服务,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条例》站在城市发展形态的视角,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到无障碍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多角度、多层次的体现人文关怀,为城市中的每个个体构建平等参与城市发展、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硬件环境、制度体系和文化氛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条例》特别提出将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在即时通讯、远程医疗、教育学习、地图导航、金融支付、网络购物和线上约车等服务中提供无障碍支持;鼓励开发专门针对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无障碍应用程序等等。在某种程度上,让科技创新更有温度,让技术温暖更多人,就是在助力无障碍城市建设。

由此可以深刻感知到,“无障碍”不是城市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方面的课题,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共识和要求,一种平等相待、友好互助、互敬互爱的文明氛围,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立体的城市建设理念——它既包含触摸得到的物质硬件、又包含感受得到的制度、文化等软件。

多用情多用心,以有爱创造无碍。其实说到底,无障碍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四个大字。通过健全的制度、详密的规范、贴心的考虑,让多元障碍群体更加广泛、公平地参与城市公共生活。其规划、设计、建设、改造、管理和服务等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贯穿着鲜明的人文理念,最终折射出一个更加宜居、更具包容性、更富有人文关怀的深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