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5月9日讯(记者 陈琳君 实习生 蔡海彬)盐田区位于深圳东部,面积74.99平方公里,背山面海,地势北高南低,属低山丘陵海滨地貌,山地森林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3,易遭受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等袭击,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较易诱发山体滑坡、山体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海水倒灌、城市积涝、风暴潮等灾害,森林火灾防控任务较为艰巨,突发性地震也成为影响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不可忽视的潜在因素。
针对辖区自然灾害特点,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盐田区应急管理局创新汛期三防“三三”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实现防灾减灾“不伤一人、不亡一人”目标。
一是高位推动,强化指挥体系“三到位”。对标新时期防灾减灾工作要求,按照领导包干下沉到位、部门联合值守到位、应急队伍前置到位“三到位”,建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新型应急指挥体系,促进各项防灾减灾工作高效开展。
二是敢统善统,推动风险隐患闭环“三落实”。在防御台风和暴雨期间,区三防办敢统善统、统分结合,落实排查措施、落实防御责任、落实闭环管理,各成员单位保持临战状态,精准防范,闭环排查整治三防隐患。
三是科技赋能,确保重点风险部位“三纳管”。围绕辖区风险隐患点管理业务,区三防办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业务导向、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立足科技赋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科技技术手段,建设盐田区智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
在森林火灾防范方面,盐田区强化森林火灾源头管控,采取“包山头、守路口”措施,通过在重点山口设立防控卡点与临时检查站,制作固定宣传牌、印发宣传单等,常态化敲响森林防火“警钟”。通过不定时开展火灾隐患排查,严厉打击野外随意用火等违法行为,牢牢把握森林防火主动权,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确保不发生人为森林火灾、不发生人员伤亡,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自2017年以来,全区连续6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提升城市韧性的基本举措。目前,盐田区已建成室内应急避难场所 37处,有效使用面积 30500㎡,可容纳人数8705人;室外应急避难场所12处,有效使用面积24.24公顷,可容纳人数近8.7万人。2022年,全区安全转移避险人员14257人,避难场所集中安置524人,因灾伤亡0人。与此同时,盐田区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网络,通过实物与商业代储相结合,确保救灾物资及时送达受助灾民,并建立了以灾害信息员为主的专业应急队伍,为辖区居民提供安置救助服务。为方便市民快速前往附近室内应急避难场所避险,盐田区还在应急避难场所周边主要道路,制作了统一的“应急避难场所”道路指示牌,并制作二维码,实现扫码“一键导航”。
此外,盐田区积极发挥科普阵地作用,全面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018年,盐田区外国语学校成功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成为全市最早一批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截至目前,全区共成功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4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