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网原创稿库

探索有机废弃物生态循环新模式 全市首家“近零碳循环科普馆”在盐田揭牌启用

发布时间:2023-05-22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黎阳 王容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5月22日讯(记者 陈琳君 赖思为)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也是首个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的第一天。当天上午,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盐田管理局、深圳市盐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万科公益基金会三方联合共建的“近零碳循环科普馆”正式揭牌启用。盐田区副区长苏峰、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等出席揭牌活动。

近零碳循环科普馆位于盐田区梧桐山大道260号——盐田区循环经济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内,占地近300㎡,主要包括科普间、科普连廊及黑水虻处理示范3个分区。该馆创新性采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共建方式,在探索有机垃圾就地资源化路径的同时,营造环境友好空间,强化人文科普体验,旨在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垃圾分类和碳减排意识,助力盐田区高质量建设“近零碳试点社区”。目前,科普馆已完成设备安装及调试。

全市首家“近零碳循环科普馆”在盐田揭牌启用。

“科普馆是盐田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项目,有助于推动社区有机废弃物在地资源化,减少垃圾转运及处理环节产生的碳排放,为建设‘近零碳排放社区’提供崭新思路。”苏峰在致辞中表示,近零碳科普馆的建成开放,是盐田区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也是迈向“双碳”战略目标的成功实践,将为盐田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区提供生态样本和项目范本。希望科普馆创新活动内容,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教示范基地,为深圳“双碳”建设作出盐田贡献。

全市首家“近零碳循环科普馆”在盐田揭牌启用。

万科公益基金会是一家致力于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机构。王石表示,“近零碳循环科普馆”的建成,意味着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迈出了坚实一步,有效实现了大社区单元的有机废弃物在地资源化,“未来,万科公益基金会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增添独特亮点,为深圳碳中和建设提供新的经验和案例。”

近零碳循环科普馆。

“随着‘近零碳循环科普馆’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包括黑水虻生物式处理厨余垃圾在内的厨余垃圾处理新模式等更多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科普内容将被更多人了解,让‘人人积极参与,共建低碳社会’可感受、可践行、可测量。”科普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黑水虻转化过程产生的幼虫可做高蛋白饲料,产生的虫粪可作为有机肥料的替代物,黑水虻体内含有的抗菌肽、甲壳素等,可应用于医药产业。”

“黑水虻+社区厨余+绿化垃圾就地循环”模式。

据悉,近零碳循环科普馆以社区厨余垃圾精细化分类为基础,以“黑水虻+社区厨余+绿化垃圾就地循环”模式为核心,通过在社区引入黑水虻养殖技术,推动厨余有机废弃物生态循环,可有效降低人均生活垃圾末端清运处理量,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碳排放。数据显示,这种密闭式、全自动化的立体养殖方式,每日可处理社区厨余垃圾3吨,同时将有机废弃物中的碳、氮转化为稳定且高附加值的生物质,碳减排效益明显(预计年减排量970.5tCO2eq,相当于种植7千多棵树),产出物还可快速用于饲料化、肥料化应用,与周边梧桐山绿道自然土质涵养、生物多样性积极互动,具有重要的生态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