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唯论文马首是瞻和学术腐败都要不得

发布时间:2019-04-24来源:晶报编辑:潘峰

清华大学最近公布了修订后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其中提出“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这样一条新规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前不久,演员翟天临偶然说了一句“不知知网”,结果被挖出学术造假,激起轩然大波。这起事件一方面折射出学术造假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让人们看到当前学术生态的残酷,能否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几乎决定了一名学生或者学者的命运。

可是核心期刊的版面总是有限的,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各种造假事件便应运而生。同时,在发表论文的指挥棒指引下,诸多学生和学者将发论文作为头等大事,反而放弃了创新实践,以及对一些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领域的研究,这种状况实际上已经走向了学术和科学研究的反面。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清华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是很有必要的,但与此同时,如何保证学术公平,如何防止翟天临事件再次出现,也是需要斟酌的问题。翟天临因为论文造假而被曝光,但假如没有发表论文这个硬杠杠,作为知名演员的他连造假都可能省去,取而代之的是主观性较强的原创性、前沿性研究的评估。

这与高校自主招生中出现的问题其实有相似之处。前不久,高校自主招生密集启动,与往年相比,各高校招生规模明显下降,部分学校取消了文科,报名门槛进一步提高,分数优惠则有所降低。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此前推行的自主招生政策弹性空间过大,以至于丑闻频出,只能再次收紧。那么在博士的培养方面是否也会出现“紧—松—紧”的循环呢?这是需要关注的。

从国外高校的情况来看,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评价依据是惯例,清华此次推出的改革措施也值得期待,而因为优质学术资源容易成为权力和金钱的猎物,如何避免学术腐败,稳妥地推进改革,则考验着校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