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社保卡打造成服务民生的优质“名片”

发布时间:2019-12-23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陈琳君

李长安

必须在继续扩大发卡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这不仅对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对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据媒体报道,自1999年12月社会保障卡全国主密钥在上海生成,并现场制发了全国第一张社会保障卡以来,迄今已经整整20年。在社会保障卡20年的发展历程中,记载了政府服务为民的历程,代表着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也代表着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如今,社会保障卡已经成为政府民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设施,是政府服务民生的一张优质“名片”。

发行社会保障卡是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提升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举措。据人社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已超过13亿人,覆盖93%以上人口。最新的第三代社保卡还加载了数字证书叠加生物特征识别等高技术手段,让持卡者可以更放心地用卡。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2018年我国还正式启动了电子社保卡的发行和应用。社保卡服务人群从职工到城乡居民,再到来华就业参保的外国人,覆盖地域从城市到乡村,社保卡已成为政府民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设施。

除了覆盖面越来越广外,社保卡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目前,社保卡已经开通了100多项持卡应用,广泛应用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多项民生服务领域,群众就业服务、参保缴费、领取待遇、就医结算等都越来越方便快捷。还有一些地区将社保卡拓展用于其他的公共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比如用社保卡发放各类惠民、惠农补贴,凭社保卡可乘公交、进公园、借阅图书等。对许多普通民众来说,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服务全有”的梦想。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保卡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也有不少服务仍处在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状态,开卡用卡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比如,尽管社保卡功能多样,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或者民众自身的使用意识不强,导致社保卡功能单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再如,目前93%的社保卡加载有金融功能,但真正应用者却并不多,造成了金融资源的浪费。

目前,绝大多数用户只是单纯地将社保卡用于医保缴费和报销,或者领取养老保险,许多持卡人手中无非就是多了一张可以替换旧卡的“医保卡”或“养老卡”,这与实现人社部门将其作为身份证以及“一卡多用”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此外,开卡制卡时间较长、卡片质量不高等现象也比较突出,给用户带来了麻烦和不便。

根据总体规划,通过不断加大发行服务力度,到2025年社会保障卡要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建立起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同时大力发展电子社保卡,形成线上线下综合服务能力,在民生服务领域实现一网通办、一卡通行。

为此,必须在继续扩大发卡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包括加大宣传力度,让持卡人更知晓社保卡的用途范围。同时简化申办手续,缩短制卡换卡时间,提高卡片质量等。此外,还要根据涉及部门众多的特点,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畅通各种应用渠道。这不仅对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对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