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并进入深度调整期。疫情的冲击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着深刻影响。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产业革命,而科技产业革命也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科技产业革命也将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新机遇。而与此同时,我国近年来频频遭遇技术上“卡脖子”等挑战,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等方面的一些短板也随之凸显。
要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而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历史使命的深圳,也需要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
一直以来,深圳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矢志前行,未曾懈怠。深圳本身就诞生于一个伟大的创意,创新已融入深圳的血脉,推动着城市不断向前。
早在2008年,深圳即颁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以立法引领推动保障科技创新。依据条例的规定,深圳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投入不断加大。如今,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
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总结了深圳科技创新工作的五大特点:第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强,第二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突出,第三是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第四是创新生态持续改善,第五是科技改革走在前列。他同时指出,“深圳还培育了华为、大疆、腾讯等一批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创投之都,成为全国科技创新改革的一面旗帜。”这是对深圳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概括和肯定。
“每年上班第一天,都要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是去年深圳主政者立下的庄重承诺,科技创新之于深圳的战略地位可想而知。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也有自己明晰的思路。比如明确政府在新时代创新过程中的角色分工,其中有一个生动的提法,叫政府种玉米和广聚资源,让企业和社会蹦爆米花;对当下企业遭遇的“卡脖子”问题,提出有关部门要挂图作战,并以新机制新布局打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让科研人员合理合法地“名利双收”……
深圳要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就要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率先赢得主动权,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但希望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