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谈到人才的重要性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事实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的发展成绩,最大的秘诀之一,就是她对人才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吸引力。一切皆有可能,是深圳的磁性所在,很多人南下深圳,就是为了寻找、验证这种种“可能”。作为著名的“深圳十大观念”之一,“英雄不问出处”是对深圳吸引人才的重要描述,深圳,像磁场一样吸引了各路“英雄”。
智联招聘公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显示,从人才吸引力指数观察,2019年上海、深圳、北京位居前三名。由于深圳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人才政策吸引力强,2016年至2019年,深圳排名分别是第3、3、3、2位。
那么,深圳为什么?为什么一年又一年有这么多人朝深圳奔赴而来?
原因当然不止一种。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创业体系、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与文化、高效开明的行政效率和办事作风、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优良的投资环境和气候环境等,都可以看成是“深圳引力”的构成部分。
而这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深圳尊重和善待人才的态度,信奉得人才者得未来,始终将人才作为城市最可宝贵的资源。
几年前,深圳出台了人才安居新政,向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发放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其中,本科每人1.5万元,硕士每人2.5万元,博士每人3万元。高层次人才的住房补贴更是惊人,譬如杰出人才可选择600万元奖励补贴,也可选择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免租10年的住房。
这是真金白银的付出。深圳明白,要用好人才资源,首先得拿出资源,在这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是口号和空谈,而要用实际行动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享受到更舒适优质的生活,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深圳给予人才的,当然不止这些。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3岁。具体到科技创新领域而言,青年科技人才正成为其中重要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从年轻人手中诞生。这一方面是因为,深圳对青年科研人才的吸引力在持续增强;另一方面,深圳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非常适宜的成长土壤。
几年前,深圳发布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选拔扶持实施方案,经核准认定的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将积极为其提供参与或主持重大项目、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机会。《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更是在全国首创“举荐制”,以便更好地发现和培养青年创新人才。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发力,也正有赖于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支撑。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已于日前发布,其中多个条款与人才直接相关。比如,推进外籍人才签证便利化;探索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居留便利和紧缺人才职业清单制度;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可以想见,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加盟,将进一步撑大人们对深圳发展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