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科技创新合作 大有可为,空间无限

发布时间:2020-10-30来源:晶报编辑:潘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此,深圳聚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设施集群,推动深圳科技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深圳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指出,要以源头创新突破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为方向,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设施集群,争创国家实验室,加快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到2025年,不少于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

在这样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无疑显得尤为重要。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由于创新资源禀赋互补性强,“香港科研资源+内地产业资源”成了深港科技合作的重要模式。去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粤港澳尤其是深港之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交流合作进入全新阶段。在初具规模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加速流转,科技创新展现出勃勃生机。

这里还有必要提及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位于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处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肩负着服务香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使命。它由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园区和深圳河北侧的深圳园区组成。当前,深圳园区在空间整备、科创资源、园区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经筹集37万平方米科研空间,已落地和正对接的项目有126个。

今年8月,深圳出台《关于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全力推动合作区深圳园区的规划建设。内容包括合作区深圳园区将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合作引进一批港澳及国际化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机构,落户一批国家制造业、技术及产业创新中心;单列深圳园区专项资金,加大对港澳和国际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等。无疑,它将成为深港科技合作的强劲新引擎。

此外,2019年5月成立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牵头建设;在南方科技大学,赵予生教授正带领一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从事新型能源材料研究……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深港科技合作正迈向全方位、全链条的高层次合作水平,尤其是基础科研方面的交流合作日渐增多。

高层次、全方位的深港科技合作背后,是一系列新制度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与尝试。2019年以来,深圳推动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共享,探索科研经费在深港之间跨境使用,还为在深圳创业的港澳青年出台了税收、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优惠政策。

总之,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可谓是大有可为,空间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