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率先发布城市陆域生态调查评估报告中读出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11-03来源:晶报编辑:邓雪婷

日前,深圳率先在全国城市层面启动的陆域生态调查评估项目在京通过专家验收。评估报告以详实数据,勾勒出一幅绿水青山的深圳美好生态图景。

数据表明,森林占深圳生态系统43.7%,湿地、农田和草地占7.8%,城市面积占48.3%,红树林面积30年增加50平方公里。可谓一城繁华半城绿。

该项目于2017年启动,开展共六大子项目22个专题研究,组织国家与地方近20家科研单位,超过1000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调查发现,深圳野生维管植物共计199科858属1916种,约占广东省野生植物5933种的32.3%。其中发现深圳市野生植物新纪录34种类,外来植物9种。自然生态系统动物559种,新记录的12种,外来物种32种。部分保护动物(唐鱼)重新发现建群种。

这可能超出了许多人对深圳的惯常认知。说到深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科技深圳,高科技发达早已成为深圳鲜明的身份标识;是创新深圳,创意创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是文化深圳,阅读已日益沉淀为城市的风尚……但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生态深圳、草木深圳已成为描述这个城市越来越重要的关键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整个中国六分之一的蝴蝶品种、十分之一的蜻蜓品种都可以在这个城市里找到。

就在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共有8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35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入选。深圳市(含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光明区)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示范市称号的副省级城市。对深圳来说,这是一枚名副其实的生态勋章。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圳能够交出这样一份优异的生态成绩单,得益于深圳这些年来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以绿色GDP为引导,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深圳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深入开展宜居城市建设。除了提高绿化覆盖率,深圳还推进“千园之城”建设,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全面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启动森林生态修复工程,让市民在“推窗见绿”的环境中,感受美好都市生活。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已明确“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其中包括优化生态环境管理机制等3条清单。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对外公布。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作为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我们相信并期待,深圳将在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推出更多“先行”与“示范”,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提供更多深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