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稿件库

打造最温暖老兵之家 盐田创建“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

发布时间:2020-11-26来源:南方网编辑:潘峰

在深圳市盐田区海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每天都有不少老兵不约而同前来喝茶、聊天拉家常。“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地方’,每周都来看看书、切磋乒乓球技。”海涛社区退伍军人傅先生说。

内设有办公室、荣誉室、书画室、老兵客厅和老兵工作室的退役军人服务站,是辖区退役军人的新“家”。“得知有这样一个‘根据地’,我感到很高兴、很自豪,服务站不仅提供服务,也让我们更有归属感。”退伍老兵刘先生说。

近年来,为健全完善退役军人事务治理体系,推动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提质增效,深圳市盐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对照五星级服务站创建标准,改革体制机制,延伸服务保障触角,创新构建覆盖“入伍、服役、退役、就业、优待”全周期的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最温暖老兵之家”,闯出了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工作新模式,让服务更“贴心”“暖心”“舒心”,军人军属幸福感、获得感、荣誉感明显提升。

创新机制

打造“1+3+6”平台

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盐田区位于深圳市东部,下辖沙头角、海山、盐田、梅沙4个街道和中英街管理局,常住人口约25万人,其中登记在册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近3000人。

“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成立时间短、人手紧、资源少,如何做好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工作,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盐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说。

盐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深圳率先启动了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工作,通过链接资源,调动多方力量参与,逐步形成了一个主体、三个平台、六支队伍,即“1+3+6”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盐田模式”。

“一个主体”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这是盐田区开展退役军人服务的全新堡垒,承担统筹各项工作的“大脑”和上传下达的中心枢纽角色,通过建立信息共享、联勤联动、合理处置等机制,打破业务部门壁垒,在服务对象入伍、服役、就业、优待等各个环节,提供精准专业高效的闭环式、全周期服务。

“三个平台”是退役军人服务下沉、落到实处的重要触角,在街道服务站的指导下,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企业“退役军人之家”、老兵工作室这三个平台同步运作、各自发力,在配合中打造服务保障新格局。

为激发服务保障新活力,盐田区还培育了专业、联动、调解、信息、志愿、宣讲六支队伍作为开展日常工作的主体。

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盐田区退役军人工作呈现出新局面、新气象,解决了基层无“脚”,政策落地难、服务开展难等问题,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延伸触角

凝聚多方合力

将服务送到老兵心坎里

“一有时间,我就会过来退役军人服务站。”盐田区退伍老兵宋先生告诉笔者,“现在政府肯倾听我们老兵的心声,听取我们的建议,我们感到很暖心。比如考虑到我们优抚对象普遍年纪大等实际,推出了疗养服务,这很贴心。”

“想要给退役军人提供像‘家’一般的服务,就要把相关政策措施在街道、社区做实做细。”盐田区海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海山街道依托三大机制,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服务长效机制。“我们通过悬挂光荣牌、建造荣誉室、开展‘最美退役军人’评选表彰、拍摄口述史、编写故事册、组织宣讲团进校园等方式,强化退役军人离军不离党、弘扬正能量的信念,营造出全社会尊崇军人的氛围。”盐田区海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相关负责人说。

“特别是‘铁血工程’将军人的荣誉史全部搬上墙,老兵看了之后感触很大。”该负责人介绍,海山街道开展退役军人工作,始终坚持一个“大服务”的概念,即联动更多力量做好退役军人服务。比如,民政、网格、公安密切配合,通过定期碰头、共同研究等,及时掌握退役军人工作生活、思想动态等情况,合力解决退役军人工作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

“我们通过开设绿色通道,让退役军人办事最多跑一趟,社工还能为行动不便的退役军人提供上门或代办服务。同时,社区还为退役军人链接民政、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求。”

“今年,我们通过建立‘一人一档’,根据年龄、身份、诉求等开展分类分级服务,高效解决了辖区退役军人的难题。”海涛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民政专员说。

作为一名退役老兵,向先生转业后,一直力所能及地助推退役军人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所在的盐田区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位于沙头角保税区,员工中现有退役军人近300人。今年5月22日,全省首家企业“退役军人之家”在这里揭牌成立。

“为帮助更多的退役军人解决就业,公司在招聘时优先吸纳符合岗位需求的退役军人,目前公司管理骨干80%以上都是退役军人。”向先生说,“退役军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执行力,抗压能力强。退役军人是从管理严格、纪律严明的环境里锻炼出的人才,他们敢拼敢干敢担当,给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借助企业“退役军人之家”这个平台,盐田保安公司经常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退役军人通过提升个人技能获得更多成就感。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公司不久前刚授予30名员工“优秀退役军人”称号。“如果能评选上‘深圳市优秀退役军人’的称号,我们还将解决退役军人落户深圳的问题。”向先生表示。

初显成效

服务贴心

军人暖心各方舒心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盐田保安公司的退役军人骨干第一时间站出来,分别奔赴惠深沿海高速、社区、健康驿站等卡点进行值守,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退役军人穿上红马甲走进千万家,发挥自己的余热,也是盐田区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全区退役军人诉求下降65%,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矛盾不上交、问题化解在基层,丰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盐田特色。

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初显成效,体现了“三心”。工作队伍形成合力,服务保障更“贴心”。在街道服务站的有力统筹下,各类党建活动和业务培训广泛开展,工作队伍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质量、服务效能得到有效提升。民警、网格、律师、社工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扩大了工作队伍规模,让服务更专业更精准。

特色服务广泛开展,军人军属更“暖心”。在新工作模式下,专业队伍在扎实做好帮扶慰问、就业指导、权益维护等基础工作的同时,推出了多项特色服务,如率先对90岁以上的退役军人开展生日慰问,关爱高龄退役军人等。

问题隐患及时化解,矛盾双方更“舒心”。新服务模式进一步下沉了矛盾纠纷预警和化解关口,推动防线前移,在社区、企业形成了“防火墙”和“过滤网”,促进了纠纷化早化小。律师、社工、老兵等多元主体的参与,为化解矛盾提供了法治、德治和心理疏导支持。特别是老兵调解员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很多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

今年66岁的越战老兵戴先生,退休后返聘为海山街道司法所调解员,负责人民调解方面工作。2018年,海山街道专门成立“老戴工作室”,这是盐田区首家以调解员姓氏命名的调解工作室。

以“老戴工作室”为代表的义务调解队伍,正与老兵宣讲队伍、志愿服务队伍等形成合力,将问题隐患及时解决在基层。“通过实施“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新模式,辖区退役军人工作实现了‘三多三少’新局面,即‘服务多了、应急少了,建议多了、诉求少了,理解多了、矛盾少了’。”盐田区海山街道主要负责人说。

改革没有坦途,创新永无止境。在盐田区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的新征程中,“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将建设成接地气、受欢迎、重实用、显成效的基层治理服务新平台,为促进全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添砖加瓦。【撰文】张秀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