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授予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光明等五个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授予深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接踵而至的荣誉,对深圳来说意义非常。
此前,盐田、大鹏、罗湖、坪山、福田已先后荣获此称号,另有南山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意味着,深圳已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域创建,并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
事非经过不知难。深圳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实际管理人口超2000万,人口密度全国第一。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金质奖章挂在胸前,其背后的艰辛和努力可想而知。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较早遇到了资源空间趋紧、环境污染、发展不平衡等“大城市病”问题。许多人未必知道,深圳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2008年产值高达850亿元,与之相应的,则是污染严重,面对这样一个“含金量”极高的行业,深圳的选择是痛下决心搬迁了500多家大中型家具企业,直接关停112条无牌、无证涂装生产线。2011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将全市列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累计淘汰和改造了1000多台高污染锅炉,如今漫步在深圳,很难看到一根冒烟的烟囱……要知道,深圳在着手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城市的财力并不似今天这般雄厚——这,就是一座城市的眼界和远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年来,深圳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点任务来抓,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如今,深圳尝到的“甜头”越来越多,路也越走越宽广。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深圳的这种高贵的坚持,在诸多细节中清晰呈现。譬如在全国率先开展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任期生态审计试点;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实施城市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体系,等等。2016年以来,深圳累计投入治水资金超过1200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成为全国水环境改善最明显的城市之一。同时滚动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计划,推动空气质量达到全球先进城市水平。此外,深圳加快打造“无废城市”,基本实现全量焚烧和趋零填埋……这些抓铁有痕的措施,让“生态”二字融入城市血脉和市民心中,深圳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深圳是一座以科技创新而闻名的城市,科技创新有助于构建低消耗、低排放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实现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这是一种极为难得的良性循环,它引领着深圳走向更辽阔的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就能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于深圳而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称号是荣誉也是鞭策,深圳将以此为新起点,努力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深圳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