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电信骚扰 要拿成效说话

发布时间:2018-11-05来源:深圳晚报编辑:邓雪婷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信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求,各相关互联网企业要全面清理“呼死你”“网络改号”“短信轰炸机”等软件及“猫池”“语音网关”等设备相关销售推广信息,切断相关软件、设备在互联网上的搜索、发布、下载、交易渠道。

在即时互联互通的语境下,手机已经成为信息交流的基本工具。与此同时,民众也苦于骚扰电话的无休止、花式折磨。尽管有关方面屡次表示将加大治理力度、规范通信秩序,但现实地看,民众正常生活被干扰的情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不仅如此,不少人还身受更严重的侵害,被骗钱骗物等。

反电信骚扰是个系统的问题,它涉及多个责任主体,既有信息收集上的不正当,也有信息利用上的不合法。但由于权责分配上存在模糊性,往往难以实现问题的集中处理。过去谈及电信骚扰问题,一些地区的公安、工商、网信、运营商等均表示不归其管。这就说明,要解决反电信骚扰的困境,最重要的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机制设计,决定好承担责任的主体。

“骚扰”固然是一种很主观的体验,同样一个营销电话,某些人认为它打扰了自己,对另一些人而言又可能是实用信息。但随意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随意向不确定客体灌输商业信息,消费者明知不妥但完全无力拒绝时,这样的电话短信轰炸显然就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否构成骚扰因人而异”这种说辞,不能成为电信骚扰行为的抗辩理由。健康的社会当然允许商业营销信息的正常发布与推广,但前提是必须尊重法律法规以及消费者的意愿。通过非法方式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采取简单粗暴大面积撒网的方式集中电信轰炸,最终伤害的仍是民众的耐心和信任。

有鉴于此,有关方面也应就此明确电信运营商等经营者在骚扰推销电话等方面治理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一方面,要明确电信骚扰性质,比如被标记多少次可以被认定为骚扰电话,就可对其进行调查、警告、限制功能乃至停机封号;另一方面,须以可持续的具体遏止手段或方式方法等,以便使治理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最后,对达到治理标准却长久得不到治理的骚扰电话号码、电邮号等,要明确相关惩戒条款,让电信运营商为自己的慢作为、作为不力甚至根本不作为付出应有的代价,通过严处重罚,确立电信运营商等经营者在治理骚扰电话方面的第一主体责任意识。

整治电信骚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也终究要拿成效说话。而民众是否切身感受到骚扰电话比以前更少,才是衡量成效的唯一标准。可以预见,在巨大利益面前,个别人依然会铤而走险,或者衍生出新的规避手段。到底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整治行动必须和长效机制有机结合,将打击骚扰电话常态化、制度化,实时更新迭代,让其难有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