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稿件库

揭秘盐田区垃圾分类“盐田模式”的四大秘诀

发布时间:2019-06-24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潘峰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郑创彬 杨春丽)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围城”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尽管垃圾分类在国内推行已久,却鲜有成功范例。在众多实践者中,滨海城区盐田成功打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盐田模式”,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试水探路。截止目前,盐田区超六成小区实现楼层撤桶,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近50%,部分条件较好的小区,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接近85%。

秘诀一:用好“高位推动”这把利剑

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处理,是缓解“垃圾围城”的有效方式,需要久久为功、高位推动。盐田区便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主要领导挂帅和分管领导常抓的领导机制。

区委书记陈清多次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批示指示

区委书记陈清多次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批示指示,强调要将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举,大力推广应用“互联网+”智能化垃圾减量分类,努力营造舒适顺心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区。


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军化身垃圾分类一线宣传员

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军化身一线宣传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面向全区带头示范垃圾减量分类投放流程,宣传讲解智能化分类的投放技巧,分类路径和管理手段,号召全区人民了解、支持、参与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贡献力量。

盐田区还建立了城管工作推进会和专题现场会等议事机制,制定了《盐田区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建立了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信息公开与舆论监督制度,高位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各项工作,形成顶层设计上集思广益、部门协作上通力配合、监督指导上顺畅高效的工作格局。

秘诀二:抓住“系统建设”这个“牛鼻子”

建设完善、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是确保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最终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基础工程。盐田区着重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系统,通过分类设施设备、分类分流体系、处理基地及监管网络的建设,探索建立了“四个全覆盖”的管理体系,形成了前端智能化收集、中端分类收运、后端分类处理、全流程智能化监管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中端分类收运

同时,盐田区把分类收集、收运、处理等工作统一打包,聘请专业公司进行一体化运营,打通日常各运转环节,使分类系统各环节协同一致、无缝连接,实现了分类系统的高效运转。

秘诀三:广泛发动民众参与

培养民众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吸引民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是关系生活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盐田区通过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坚持组织运营公司、小区物业和居委会、志愿者、义工等进小区、访住户,定期入户指导,开展“蒲公英计划”和“资源回收日”等系列宣教活动。

广泛发动民众参与

盐田区还以1∶1的比例聘用督导员、5∶1的比例配备指导员,每天早晚居民垃圾投放“高峰时段”进行桶边督导,培养民众生活垃圾分类良好习惯。

此外,为提升市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盐田区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参与分类的民众赠送“碳币”和小礼物,引导居民自觉参与、源头分类、家庭分拣、精确投放,激发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秘诀四:强化监督,落实责任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需要柔性的鼓励和利导,更需要刚性的执法和监督。在法律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基础上,盐田区通过与运营公司、物业公司、街道办签订“四方责任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绩效评估检查和专项执法活动,压实管理责任,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督导评价、执法检查、责任追究等机制,通过硬约束引导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四方责任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