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樱不扫”,真正的美来源于自然与日常

发布时间:2020-04-20来源:晶报编辑:陈琳君

近日,上海杨浦区推出上海首条“落樱不扫”道路,不但引路人驻足欣赏,不少人专程赶去赏樱拍照,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落樱不扫”为何获得这么强烈的关注?只因人们见惯了城市里干干净净、几乎一尘不染的道路,千篇一律的视觉景观下,一条落樱遍地的道路,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受。

更主要的是,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落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王维写有这样的名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落樱铺陈的景象,也很容易令人联想起陶渊明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总之,“落樱不扫”为城市平添了一份自然诗意。

当然,类似这种“落樱不扫”的做法也非上海独创。早在2018年,央视《新闻1+1》栏目曾播出北京、成都、宜昌等地秋冬季节不扫落叶或缓扫落叶的经验。更早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去南京,街道上厚厚一层金黄的法国梧桐树落叶曾经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这样一份自然诗意,是城市管理做减法带来的。报道说,“落樱不扫”“落叶不扫”是城市治理创新和精细化管理的体现。这当然没错。但我觉得思路或者由此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进一步延伸——正如水至清则无鱼,过于追求外表整齐划一的城市美学,可能反而会走向美的背面。生活的魅力在于多样性,有时候,“凌乱”也是一种美。

比如,一些城市曾经兴起拆除报刊亭的行为,就是因为在一些人眼里,报刊亭是城市面容上的“粉刺”,有碍观瞻,必欲“挤”之而后快。这是对城市固有文化生态的一种破坏。也许在某些人看来,没有了报刊亭的城市,市容有了,但在更多人看来,内容没了——不起眼的报刊亭,和咖啡馆、酒吧一起,支撑着城市的文化氛围,是城市味道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落樱不扫”“落叶不扫”受到广泛关注与点赞这样一个细节中,我们应当进一步懂得,很多的美,不需要整齐划一;真正的美,不但是自然的,也是日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