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面朝世界 读懂深圳的时间简史

发布时间:2020-08-26来源:晶报编辑:潘峰

东经113°46′至114°37′,

北纬22°24′至22°52′之间。

这里是深圳

地球上的一个支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

请将这个名称熟练地背下来

就是这次会议

为深圳经济特区颁发了一张身份证

当然,也为时代下达了奔跑的指令

不过,要背下,不,要致敬的节点实在太多了

很少有哪个地方像深圳一样

历史的密度是如此之大

从蛇口的开山炮响

到那一根已成为国家二级文物的土地拍卖第一槌

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

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密集的事件与刻度列队而出,汹涌而来

为时间赋予了从未有过的重量

当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商业序幕

深圳也是这样一块新大陆呀

土地惊醒,价值奔腾

现在我们来铺开一张深圳地图

诗经说,“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这位无名氏诗人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

深圳东门,就是一个商铺林立、有女如云的地方

不远处的国贸大厦、发展中心

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网红

一边收获关注流量,一边支付人们关于城市的想象

华强北、蔡屋围、中英街

上海宾馆、荔枝公园、大家乐舞台

布吉、南头、大小梅沙

很多中国人,像熟悉自己的掌纹一样

熟悉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名

它们,一定也曾出现在你的书信中

以邮戳为证,从深圳出发

它们可以抵达并覆盖哪怕再遥远的记忆

华为、中兴、大疆

万科、招行、平安

读书月、设计周、市民文化大讲堂

当然还有公园之城、志愿者之城

每一个名字,每一种称谓

都是打开深圳的一种方式

都是改革开放这本大书上的醒目标题

它们从不同方向定义深圳、临摹深圳

一起,构成了城市的骨骼、血肉与经脉

是的,深圳是坚硬的,也是柔软的、澎湃的

深圳是一首叙事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那么,现在,让我们将这张地图继续放大

大到足以看清一个人的脸庞、放下一个人的内心

这几天,“我们40”在城市流传

今天的晶报,大片大片版面被这一群特区同龄人占领

其实,每个深圳人

都是“我们40”的一部分、城市的一部分

正如泥土是土地的一部分、飞鸟是天空的一部分

当年的边防证,是否

还躺在你抽屉里的某一个角落

上面,是否还保留有当年的指纹和体温

在这个创造了一千多个“第一”与“率先”的城市里

你也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第一”

比如,来深圳后的第一张照片、第一份工作、第一次出游……

它们,是否已沉积为你时间河床上的卵石

不会轻易被流水冲走

甚至,其中一部分

是否已成为你记忆中的区块链

你与城市的最初交集,永远不会丢失

奔赴深圳,这是一次伟大的迁徙、伟大的遇见

因为,在城市这个巨大的APP里

每个人的故事,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首页

深南大道上的车流,依然如春汛河水般奔涌不息

风的手指,和往常一样从你的脸庞上滑过

40年前,深圳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人民路,一条是解放路,全长不到2公里

整个深圳只有7辆汽车

而今,你的身后是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

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这是一部属于深圳的时间简史

不,未来简史

这个时候

成吨成吨的阳光

从时间的巨大容器中倾泻而出

每一缕阳光,都是一个琴键

弹奏胸腔里的心跳与远方的召唤

都是一张派往未来的请柬

让愿望准时抵达

掌声响起来,祝福的钟声敲起来

面朝世界,万物生长

奔跑的你和奔跑的城市

每一个足印里

都盛满着未来的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