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稿件库

沙头角奏响滨海商业协奏曲

发布时间:2020-12-02来源:深圳晚报编辑:邓雪婷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 10月28日11时28分,随着地铁8号线开通后的首班列车从莲塘口岸开出,从深圳市中心到沙头角的轨道交通时间缩短至40分钟内。如今,沙头角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商业发展上翩翩起舞。另一方面,直播平台的兴起让偏居深圳东部一隅的中英街重新焕发活力。近日,记者走进盐田区,实地探访“中英街”“壹海城”等商业中心,见证沙头角商圈的历史变迁。

深圳丰天全球供应链有限公司经理孙木柄(右)向记者介绍经营情况。

东和墟

沙头角早期最繁华的商圈

谈起沙头角,中英街是绕不开的话题。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中英街出现之前,当地最热闹的商圈是东和墟。

记者梳理史料发现,曾经沙头角是一片荒芜的海滨,直到1669年清政府废除迁界令后,粤东北地区的客家人开始迁居于此并依靠农业和渔业为生。随着越来越多的客家人在沙头角聚集,原先的盐田墟已经不能满足当地人的需求,于是一位潘姓乡绅建议在沙头角横头街一带开辟墟市。经协商,墟市取名东方和平市场,即东和墟,并确定每月农历初一、初四和初七为墟日。

据香港知名学者夏思义研究,东和墟的兴起与沙头角当地丰富的物产有关。这些丰盛的物资弥补了深圳物资的紧缺,因此东和墟当时的贸易量大得惊人。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1904年至1910年间,东和墟一个月运送的货物可以达到200吨至250吨,旺季时甚至增加到400吨。

据夏思义介绍,东和墟的繁荣在上世纪20年代达到顶峰。1920年代墟市的商铺已经从最初的单层建筑变成多层的商住楼房。墟市的规模扩大,出现了一条更加繁荣的街市,两边林立的店铺一直通到海边。然而,1937年的一场海啸,摧毁了东和墟几乎大部分建筑。与此同时,旁边一条叫“鸬鹚径”的干涸河道两边开始兴起起众多商铺。沙头角的商业重心便逐渐往“鸬鹚径”,也就是今天的中英街转移。

地铁8号线的开通让市民从壹海城前往沙头角商圈更为便利。

中英街

直播带货助力实现“商业复兴”

在中英街4号界碑旁,有一处人尽皆知的“奇观”——一棵扎根在深圳的古榕树,树冠却延伸至香港一侧。这棵枝繁叶茂、横跨两地的古榕,正如中英街百年的商业往来一般,悄然“越过”边境自由地生长着。

如今,这种“跨越”的方式正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以往的“线下交易”转为现在的“直播带货”,从过去以港货为主的市场,变为全球商品的“集散地”,中英街正变得越来越“国际化”。

在一家名为丰天的商铺里,深晚记者看到店内除摆放整齐的商品外,还搭建有一间别致的直播间。直播间内主播正拿着一款进口保健品,对着镜头熟练地为粉丝们讲解互动,直播间背后就是仓库,数名工作人员正在对直播下单商品进行打包分拣。

“目前这种前店后仓的跨境电商运营模式在中英街十分流行,货源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欧洲各国和亚洲日韩等区域,涉及食品、保健品、数码产品等商品。”深圳丰天全球供应链有限公司经理孙木柄说。据他介绍,今年“双十一”当天,店铺线上销售额超过200万元,是当日门店线下营业额的200倍。近年来中英街的大小商铺纷纷转换销售思维,搭上电商快车,通过直播带货中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华丽转身。“我15岁随家人一起来到这里。现在我们正通过全新的贸易形式与技术手段,再加上中英街百年所积攒下的口碑和营商环境,努力实现中英街的‘商业复兴’。”

如今,线上直播、跨境电商行业的兴起,正为百年的中英街注入新的商业生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