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表彰授牌活动在京举行,深圳市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副省级城市。
除“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之外,深圳全市其他10区(新区)已全部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因此,深圳摘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荣誉,可谓是实至名归。
剖析深圳生态建设的成效,理念先行、严抓细抠这两点绕不过去。特别是2017年以来,深圳市委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作为全市十大发展战略路径之一,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又对“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作出部署,从理念和实践路径上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领航定位。说到做到,严格执行,成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特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和污染最重河流的河长,带动全市上下向污染宣战;深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每年开展“双随机”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执法检查,对环保违法行为重拳出击;通过大力建设污水管网和逐步实现燃油出租车、公交车全部退出等办法,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劲支撑。生态文明理念嵌入城市全面发展,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越发靓丽。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打开视野,有助于深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保持清醒头脑。对标国际生态名城,对标广大市民群众期待,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还大有努力空间。随举一例,东京市屋顶绿化率已达14%,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和空中绿化走在世界前列,与之相比,深圳还有不小的差距。另一方面,市民期盼蓝天白云的天数更多、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对于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进发的深圳来说,瞄准全球最优标准、顺应广大市民期盼,是进一步提升生态品质的必然取向。
深圳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使命,应当矢志先行示范、瞄准更高目标,打造更美丽城市。只有拿出“绣花”功夫,对准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一一求解,才能“治”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美丽中国典范”。比如,深圳每年的灰霾天数如何进一步减少?深圳还有哪些水域的水质可以继续提高?如何提升城市绿化景观的档次?以国际生态名城和市民期盼为标杆,严抓问题、细抠标准,深圳生态文明建设将拾级而上,呈现出更美容颜、更佳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