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垃圾减量分类“盐田模式”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发布时间:2018-11-02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陈琳君

初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郑创彬)日前,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发起举办的2018全国固废产业发展与投融资峰会在厦门举行。大会上,历经六年沉淀,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垃圾减量分类“盐田模式”成为全国各地政府、业内专家、投融资机构和新闻媒体交流学习和宣传报道的热点案例。

盐田区大小梅沙全景图

作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大区,近年来,盐田区在探索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上先行先试,成功闯出了一条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四个覆盖、体系管理”为特征,独具盐田特色的城市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路子,减量分类成效逐渐显现,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得到国家部委和省、市有关领导现场调研时的高度肯定,垃圾减量分类“盐田模式”的生态名片越擦越亮。

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洁,盐田区委书记杜玲一行考察盐田垃圾分类工作

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在全民倡导垃圾减量分类的背景下,如何避免垃圾分类工作流于形式,成为政府的形象工程?对此,垃圾减量分类的“盐田模式”从探索初期开始就注重实效、着眼长远,严格遵循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拿出绣花针的功夫夯实各个环节和流程,初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区长杨军调研盐田垃圾分类工作

智能化分类设备覆盖全区 

蓝郡西堤小区是盐田区一个普通的住宅小区,自从去年十一月开始,这个小区迎来了一位“新住客”——智能化垃圾分类管理设备,从此小区居民的生活有了另一番景象,不到一年,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已跃升到85%左右。负责小区垃圾分类的“督导员”吴莉华说,智能化垃圾分类管理设备进驻以来,督导员可以很直观的通过系统了解到小区业主的参与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向不了解、不参与的业主和住户点对点的开展宣传工作,近一年来,居民的参与率不断提升。

据了解,投放在该小区的智能化垃圾分类管理设备,具备触摸显示屏操作、语音播报、自动称重、满桶提示、移动端扫码登录及信息查询等智能化用户操作功能。此外,设备自带的大数据后台管理平台能精准地记录社区居民每一次投放垃圾的重量、种类和时间等具体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自动转换为数据报表提供给运营管理方,运营管理方可通过数据报表直观地看到各区域内垃圾分类的周期减量率、居民参与率、用户注册率等详细信息,并根据不同的数据体现做出相应的方案调整,真正实现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后台对垃圾分类工作精准管理。

2017年底,这种智能化垃圾分类管理设备已经覆盖盐田全区228个物业小区(含35个城中村),2018年上半年延伸覆盖到辖区的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

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回收减量率逐年提升

得益于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不断推进,在辖区人口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盐田区垃圾焚烧处理量长期保持平稳态势,垃圾分类回收减量率逐年提升。据统计,2011年未开展分类前,盐田区常住人口约13万,年产生活垃圾7.2万吨,全部焚烧处理,减量率为零。2017年,盐田常住人口增至23万,焚烧处理其他垃圾7.7万吨、分类回收利用2.2万吨,减量率29%。2018年上半年,全区垃圾分类回收量总计1.86万吨,垃圾分类回收量减量率达32%。

分类回收利用的垃圾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以2017年为例,该年度分类回收利用的2.2万吨垃圾中,拆解大件废旧家具2107.65吨、破碎园林绿化垃圾1015.32吨,回收废弃玻璃2456.82吨、织物203.68吨、年花年桔258吨,15926.69吨餐厨垃圾经压榨脱水制成生物柴油“毛油”和饲料添加剂。

有害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针对生活垃圾中占比最大、对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湿垃圾(餐厨、厨余和果蔬垃圾等),盐田区始终将其视为减量分类的重要方面来抓。同样以2017年为例,该年度盐田区日均回收处理餐厨垃圾约65吨,有效避免了“地沟油”、“潲水猪”流回餐桌,危害健康;日均焚烧其他垃圾220吨,均经过压缩脱水处理(脱水率约7%);全年回收并交由有资质的企业处理的有害垃圾为31.84吨,基本实现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基地分类处理

分类回收成本远低于垃圾焚烧成本

垃圾减量分类不仅具有明显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可以大大降低生活垃圾处理的政府管理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盐田区焚烧处理垃圾3.98万吨,日均220吨;分类回收1.86万吨,日均100吨(其中餐厨垃圾日均65吨),市政垃圾和小区垃圾收集总量为5.84万吨,日均320吨。

在资金投入方面,焚烧处理的3.98万吨垃圾,盐田区政府投入财政资金为4050万元,折合每吨垃圾处理成本约1013元,加上市级焚烧补贴265元/吨,折合为1278元/吨。

分类回收处理的1.86万吨垃圾,盐田区政府投入约900万元、市级财政补贴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费约300万元,合计1200万元,折合每吨分类垃圾处理成本约667元,仅为垃圾焚烧成本的一半左右。

据统计,假设1.86万吨分类垃圾不做回收利用,不仅会增加焚烧处理开支,还可能浪费其他更多资源,如焚烧厂或填埋场建设等。

此外,分类回收还有潜在的价值可挖。随着居民自觉性和参与率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投入和宣传推广的成本在条件成熟时将逐步下降。遍布全区的270个智能化垃圾分类收集点,还可探索挖掘以公益内容的商业合作、应用广告等增值服务。不断提升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垃圾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价值。

注重顶层设计 抓住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 

确保垃圾减量分类可持续,注重顶层设计是根本。多年来,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盐田最具代表性的金字招牌。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盐田区委、区政府进一步作出“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全区工作主轴”的战略部署,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出台政府一号文等文件,全面提速盐田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垃圾减量分类作为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盐田区先后建立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亲抓,相关单位和部门参与的组织机构,制定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五年实施方案(2016-2020),明确总体目标、阶段步骤和实施办法,实行层层发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同时,盐田区通过定期召开城管工作推进会和专题座谈会,确保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在顶层设计上集思广益、部门协作上通力配合、监督指导上全面高效。据悉,为提升盐田区分类垃圾处理能力,盐田区政府正着手推进一个处理工艺更先进、处理能力更强的新“环境园”项目。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坚持突出分类重点

确保垃圾减量分类的可持续性,好的运营模式是基础。推进垃圾减量分类,仅靠政府“单枪匹马”远远不够,打破政府大包大揽,实施市场化运作才是出路。近年来,盐田区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发挥社会资本与技术优势,通过公开招标、购买社会化服务,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和第三方监理单位“自带设备、自带服务”开展垃圾分类运营。市场团队的稳定性与专业性,保证了服务水平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确保垃圾减量分类的可持续性,突出分类重点是关键。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分类只是手段,减量才是目的。自2012年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以来,盐田区始终坚持家庭分拣为主,以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回收为基础、湿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回收处理为重点的思路开展分类工作,充分考虑了家庭湿垃圾占比大、对环境和身体危害极大的客观实际,将湿垃圾分类处理作为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牢,垃圾减量分类的实效性逐步提高。

每周六盐田辖区的资源回收日活动

引导全民参与 形成共管共治共享的工作局面

确保垃圾减量分类的可持续性,需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公众主动参与是保证。近年来,盐田区政府主动作为,最大限度发动公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明确业务部门的指导监管责任,强化物业公司的主体责任、运营公司的服务责任、街道办的属地责任。盐田区城管局先后与运营公司、物业公司、街道办,签订了“四方工作责任书”,形成责任清、任务明,共管、共治、共享的工作局面。

与此同时,盐田还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今年,盐田区城管局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相关职责,形成层层有发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生活小区和其他电子显示屏播放垃圾分类知识动画短片,利用宣传栏和市政广告立柱等载体张贴悬挂宣传图画,利用盐田网和深圳新闻网专设《垃圾减量分类网络专版》进行广泛宣传;开展由分类督导员和指导员联合辖区义工团体上门入户宣传,并在生活垃圾投放点现场引导居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

构建全流程管理链条 实现“四个全覆盖”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运输、末端分类处理等多个环节。确保垃圾减量分类的可续性,需要保证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链条都环环相扣,减量分类覆盖全流程。经过六年的探索,盐田区构建出“源头分类、专车专运、分类处理和智能监管”的垃圾减量分类处理完整链条,逐步形成了“四个全覆盖”的管理体系。

1.前端分类投放全覆盖

前端科学有效的分类,是开展垃圾分类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盐田区积极引导居民自觉参与、源头分类,家庭分拣、精确投放。定期入户指导,组织运营公司、小区物业和居委会、自愿者、义工等进小区、访住户,开展“蒲公英计划”和“资源回收日”等系列宣教活动;坚持桶边督导,按照物业小区数量,以1:1的比例聘用督导员、5:1的比例配备指导员,每天早晚居民垃圾投放“高峰期”、分时段在分类设备旁进行督导、指导;适当激励引导,对参与分类的民众赠送“碳币”和小礼物,提高参与率。

各类分类运输车辆

2.中端分类收运全覆盖

规范中端分类收运流程,能有效避免了“先分后混”而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根据实际需要,盐田区分别就餐厨和果蔬垃圾、废旧织物、废旧家具、玻金塑纸、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与不同企业签订了专项收运协议。各公司根据不同业务,对不同类型的垃圾采用不同功能、不同标志的车辆进行专车专运,有效避免了因“混装”造成“二次污染”,杜绝了分类好的垃圾最后又是“大呼隆”处理。

垃圾分类处理形成生物柴油和燃料棒

3.末端分类处理全覆盖

垃圾分类不仅前端分类收集不可忽视,后端处理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端处理跟不上,前端的分类收集也就失去了意义。据悉,盐田区分类垃圾处理集中在循环基地,在一座占地约18000平方米的绿化地中,集合了餐厨垃圾油水分离、大件废旧家具拆解、绿化垃圾粉碎、小型化垃圾就地处理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入园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同时,盐田区正在开展资源化利用环境园项目建设,待项目建成后,末端分类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垃圾分类在线监管平台

4.全程智能监管全覆盖

今年以来,盐田区开发了“互联网+分类回收”大数据监管平台和移动端APP监管平台,构建了全过程、全链条智能化监管系统,对前端分类设备收集垃圾收据和垃圾收运车辆收运路线进行严密监控,杜绝虚假投放和非法外运等问题。

据了解,前端分类设备上有称重统计系统,处理基地安装有过磅计量系统,二者统计数据要基本相符;所有垃圾收运车辆上全部安装有定位系统,收运路线必须与预定路线基本相符,如有弄虚作假,一目了然,有效杜绝了垃圾非法外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