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打造生态核心竞争力 盐田样板诠释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18-12-29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陈琳君

深圳新闻网讯  梧桐山下,大鹏湾畔,盐田风光旖旎、环境宜人。在这里,将近三分之二的区域被森林所覆盖,253公里绿道在山海间蜿蜒辗转,空气和水质全市最优,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在全市实现“七连冠”。去年,更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良好的生态,是盐田最引以为傲的招牌。

山海盐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标杆。
风光旖旎的大梅沙。

骄傲的背后,不仅源于天生丽质,更有持之以恒的改革动力。多年来,盐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一批改革成果开时代先河,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挥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标杆作用。

梧桐山绿道。

推行城市GEP核算体系:

让传统政绩导向深刻转变

当很多人还对GEP的概念感到陌生时,2014年,盐田区就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与GDP相对应,全面衡量生态状况的城市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统计与核算体系,积极探索“美丽中国”建设量化路径。

经过四年的探索,日前,盐田区又率先编制完成全国首个城市GEP核算地方标准——《盐田区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其中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28个。同时,建立了GEP核算数据库和GEP模块电算化模型,实现核算的自动化。

据介绍,这一核算体系能够将城市生态系统无偿提供的各类功能“价值化”,为蓝天碧海、青山绿水、公园绿地、河流湖库、近岸海域等生态资源贴上“价格标签”,建立生态资源“账本”,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年度常态化跟踪评估,定量核算城市生态系统的产出和效益,以此来实现对区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科学衡量。

通过让城市GEP进规划、进项目、进决策、进考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盐田得到全面贯彻。目前,GEP指标已纳入盐田全区45个党委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干部考核体系,并积极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任期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制度,真正让生态资源指数成为政府决策的行为指引和硬约束,推动“唯GDP”政绩观的彻底转变。

据了解,盐田区切实将城市GEP考核作为全区新设施、新项目、新产业的刚性指标,从源头阻止污染企业进入,建区以来从未批准建设高污染企业。2013至2017年,辖区三次产业结构由0.01∶20.14∶79.85优化为0.05∶14.80∶85.15;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由0.289吨标准煤、6.98立方米下降为0.22吨标准煤、5.18立方米,降幅分别为23.9%、25.8%。连续5年,盐田区实现了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

城市GEP的引进,在盐田牢固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并引导市民树立“资源有限、环境有价”的价值观念。正是得益于先进的理念创新,盐田区“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及应用”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荣誉称号。

创新生态文明碳币体系:

让全民参与生态建设蔚然成风

何为碳币?实际上就是借鉴碳排放交易理念,推行日常低碳行为的货币化。2016年,盐田区在全国率先构建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推动个人、家庭、社区、机关、学校和企业全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今年1月,碳币平台继续升级至2.0版。据了解,该平台包括碳币平台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及盐田区生态文明网站专栏,形成以手机为主、网站为辅的生态文明碳币服务体系。

租乘公共自行车、分类丢弃垃圾、节约用水用电、参加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参加绿色生活线上答题……在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上,盐田市民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获得碳币,进而兑换奖品和优惠。碳币服务平台的建立,不仅让人们的绿色低碳行为有了量化标准,还将让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通市民更具获得感,以正面激励的方式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为更好地推广碳币平台,盐田区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还突破数据交换壁垒,整合联接了盐田区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区城管局的垃圾分类系统和公共自行车系统,完成市燃气集团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专线建设,推进与深圳市电力集团、水务集团、公交部门等单位系统对接。系统能够通过大数据获取和分析,按照相应奖励规则,对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和节水、节气、节电等生态文明行为,自动对参与用户发放相应数量的“碳币”,并实时提供辖区环境质量、负离子浓度和天气等信息服务,不断扩大生态文明全民行动的覆盖面与参与面。

节能低碳,企业是主力军。盐田区积极探索企业碳交易模式,委托专业机构完成了区碳交易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并同步开展15家辖区碳交易试点企业的碳核查工作,完成《盐田区规模以上企业碳排放水平评估报告》,初步了解规模以上企业参与碳交易工作的空间,形成了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碳交易盐田板块的系统设计。该板块区别于国家碳交易的工业企业强制性参与模式,拟采取自愿性参与模式,各类型企业都可参与。同时,结合辖区物流和旅游企业较多的实际,盐田区率先在国内探索非工业企业参与碳交易,全面促进全区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为保障碳币平台的正常运营,今年1月,盐田区整合社会资源,正式组建了深圳市盐田生态环保基金会。该基金会是全国首个由政府注册成立的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全民参与的专项基金会,在基金会筹备和运行初期,由盐田区政府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资金用于碳币系统推广活动、碳币系统运营和碳币礼品兑换等生态环保公益活动。基金会理事会负责对基金会的各项重大项目进行决策,条件成熟后,可以向企业或个人募集资金,为碳币系统运营提供资金保障,搭建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生态环保公益活动的开放平台,保障了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长期规范、可持续发展。

依托碳币服务平台,盐田区积极组织开展低碳生态环保活动。一方面,组建625人的生态文明碳币平台志愿者和网格员队伍,每周发起10场以上生态文明活动,定期于社区、公园广场等地通过开展资源回收、环保节约、绿色出行、生态文明宣传等活动。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线上线下主题推广活动,积极凝聚盐田区珊瑚虫海洋环保协会、市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等环保社会组织、辖区企业及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各种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创新采用“主题活动+新媒体”的直播方式,通过网站、电视新闻、视频制作、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资源,多端推送和传播盐田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广泛传播其正向引导价值。

截至2018年12月,盐田区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总注册人数约14.7万;共发起约1500场生态文明活动,累计发放约1.4亿碳币,活跃用户约4万人,群众活跃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享有”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创建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让盐田经验助力深圳可持续发展

今年2月,盐田区成为全国首个区级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以SUC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盐田区推动人居环境、绿色发展等多领域改革,力争取得重大突破,输出可持续发展的“盐田经验”,助力深圳建成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SUC可持续城市与社区示范项目”(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Livable Garden Community Programme),是由联合国环境署牵头,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11项目标“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框架下启动的国际合作项目。

围绕相关发展目标,盐田区提出了“四区三配套”的改革总体框架,在功能区协调(能源资源利用、国际生态安全港、可持续旅游、社区治理)、指标体系构建、主体框架(政府绿色采购、可持续建筑、弹性城区)、亮点深化(城市GEP、碳币系统、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

盐田区探索将全区划分为社区、产业园区、综保港区、旅游区等功能区,提出SUC发展目标和战略,构建四大功能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机制。即规划“港口经济+特色全域旅游+新兴经济”发展新方式,建设“一核一心多点,一港两带多组团”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综保港区提出“生态安全,港城融合”的升级模式,对产业园区提出“创新引领,循环高效”的发展模式,对旅游区提出“全域旅游,品质提升”的规划模式,对社区提出“智慧宜居,包容共享”的建设模式。

在推进SUC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盐田还将不断健全完善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综合管理体系、主体框架体系和配套支撑体系等三大配套制度。其中,综合管理体系包括构建盐田SUC可持续发展城区综合指标体系,围绕安全经济型城市、交通和便利性、土地使用效率、文化和自然遗产、弹性城市、健康的生态环境、安全可持续的公共空间、资源效率、城市管理和政策9大领域,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盐田区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市是全国三个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之一,目标是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而盐田区长期以来在生态文明领域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开展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是区级层面对资源承载力相对不足的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的有益探索,能够为深圳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贡献盐田智慧与力量。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盐田区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四大环境要素综合整治,努力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据了解,为加强环境要素监控分析,盐田区建成了包含153个监测子站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的智能监测监控。同时以手机APP应用软件为媒介,将空气质量、地表水、废水(气)污染源、负氧离子等环境质量信息向居民实时、直观、全面公开,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开辟了“互联网+”环境质量信息公开渠道。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大力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建成6套移动式码头船舶岸电系统,盐田港232台龙门吊100%完成“油改电”,LNG拖车数量占全市LNG拖车比例90%以上。辖区工商业锅炉100%改用清洁能源,300余家饮食企业全部落实油烟处理措施,建筑工地全面落实扬尘污染防治“7个100%”,全区85家珠宝加工企业均实现100%达标排放且在感官上达到“无色无味无噪”要求,彻底解决“达标扰民”难题。此外,布局PM2.5自动监测网络,形成“一街一站”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为空气质量提升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

稳步打好碧水攻坚战。建立区、街道、社区“3+5+15”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扎实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实现排水达标小区全覆盖。完成盐田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工程,出水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稳定在98%以上,工业污染源处理率和达标率均保持100%。同时,按照“一河一景”要求,高品质规划设计,加大河流水系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推动文化元素与亲水空间的紧密融合,加速打造生态活水2.0版,引领文化兴水3.0版。

扎实打好净土防御战。连续6年开展盐田区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形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动态监控土壤环境质量,并与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确保全区土壤环境安全。

着力打好噪声防治持久战。科学设置道路隔声屏障,在全市率先引入“鸣笛声呐抓拍”设备,2秒钟内车辆信息即在路旁显示屏公布,同时传达到交警后台系统。通过在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噪声显示屏等柔性警示手段,有效减少噪声扰民。


大力实施生态惠民工程:

让优质生态产品造福百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近年来,盐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生态惠民工程,创新生态产品供给服务辖区群众,促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完善的绿色低碳交通网络,切实提升了盐田居民的幸福指数。据了解,盐田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设立自行车站点177个,投放自行车6000余辆。

持续推进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建设,建成“森林(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建成覆盖全区的绿道网系统,总长度达253.3公里,平均密度为全市最高。

自2012年以来,盐田区持续探索垃圾减量分类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垃圾减量分类运营全范围、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实现从范围上由小覆盖向大覆盖转变,率先在全市采取“互联网+”智能化管理模式,对辖区228个小区(城中村)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四分类工作,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盐田区还率先全市启动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投资2.93亿元对辖区216个居民小区38452户实施供水管材更新改造,分批解决了辖区“黄水”“锈水”、水质二次污染问题。

在推动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方面,盐田区制定了《盐田区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扶持办法》《盐田区绿色建筑促进办法》,率先设立由区财政拨款成立绿色建筑发展资金,全面推广使用绿色再生建材,实现新开工项目100%满足绿色建筑要求。

生态建设盐田骄傲

盐田区历届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之以恒地走“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优”的特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成为盐田最大的骄傲。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斐然。2015年12月,盐田区被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授予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单位;2017年9月,被国家环保部评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勇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尖兵;2018年2月,被评为全国首个区级“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2018年3月,出台两项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国家标准,为华南地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2018年4月,梅沙街道被授予全国100例最美森林小镇001号,成为全国森林小镇标杆。

——人居环境全市最优。盐田区年均PM2.5浓度保持全市最低,连续三年优于欧盟标准。无黑臭水体,在全市唯一实现河流、近岸海域、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森林覆盖率达65.7%,建成绿道总长度253公里,率先实现省级宜居社区全覆盖。

——上级考核成绩优秀。荣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七连冠”、治污保洁工程考核“七连冠”、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六连冠”、污染减排考核“四连冠”,连续三年荣获全市节能考核第一名。2018年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期间,盐田区收到主办案件1宗,协办案件3宗,四宗案件均已结案。(记者 第五燕燕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