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稿件库

盐田区“产业兴盐”背后的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发布时间:2019-11-21来源:南方日报编辑:杨春丽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 中建二局深圳南方实业、中交(深圳)工程局等30余家重点企业项目落户盐田;筑智通、安瑞科、高域化学三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引进;南开大学盐田人工智能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物流机器人研究中心等落地;30家上市企业组团来盐田考察……

进入2019年,盐田这座位于深圳东部的滨海城区吹起“产业兴盐”的号角,全区上下迸发着炽热的干事创业激情。

旅游度假胜地、浪漫休闲之所……蓝天绿海的生态优势曾是盐田最为显著的城区标签。如今,在继承已有生态优势的基础之上,盐田提出了“产业兴盐”的发展口号,这是一次对盐田既有发展思路的重要调整,也是一次着眼于盐田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抉择。

产业是盐田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只有产业兴旺,才能有更多的资本为盐田实现“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围绕“产业兴盐”的目标,盐田从构建现代化产业政策体系、拓展产业空间、加快招商引资、完善人才保障等多个维度集中发力,向着高质量发展加速蝶变。

●撰文:崔璨

城市化产业化并重

构建以效益为主导的产业政策新体系

今年以来,盐田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政策体系,研究部署产业政策近10项。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圳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之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圳要努力迈向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盐田区委全会提出,盐田要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并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着力打造科技产业创新区。

按照新的政策部署和发展定位,盐田区进一步加大了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研究出台了《盐田区科技创新扶持办法》、《盐田区关于推进产业兴盐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2021年)》等。

按照加快建立以高端航运服务、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产业金融为重点和总部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定位,盐田区研究出台了《盐田区生命健康产业扶持措施》《盐田区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正在研究制定涵盖物流高端航运服务、商贸、金融行业的《盐田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办法》。

结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21条》)及综保区职权下放契机,正在谋划制定促进盐田综保区转型升级发展的相关政策。

构建现代化的产业政策是为了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提升区域的创新集聚度。为此,盐田区加大关键技术攻坚力度,加快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物流机器人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建设,争取深圳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实验室落户,力争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融合机器人、数字化等先进制造技术在实体经济领域广泛应用,促进黄金珠宝等传统产业迸发新动能。

通过持续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集聚创新型项目、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三大资源,盐田力争成为全国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首选地之一。

让好项目有地可落

完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提升机制

10月29日,盐田区召开全区“三旧”改造动员部署会。会议向外界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盐田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全力加快旧改,拓展产业空间。未来,盐田要靠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来整体提升城区发展品质。

土地是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没有足够的空间载体,经济发展也将无从谈起。

经过40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深圳已由增量空间供给为主转向由存量空间改造为主,面临着空间和资源双重紧约束的严峻挑战,这在盐田表现得更为突出。

随着“产业兴盐”战略的深入推进,盐田区要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并引进了润世华、图森智运(深圳)无人驾驶科技、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同时还有数家总部型企业即将落户。随着这些企业和创新载体的相继入驻,不仅很快会“填满”盐田区现有的产业空间,而且也会对高端的空间载体产生更大需求。

在这种形势下,盐田区要加快存量土地二次开发利用,腾挪出更多连片的产业用地,建设配套更加完善的高端写字楼和现代产业园区,为辖区深入推进“产业兴盐”战略、提升产业能级乃至综合经济实力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

盐田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全面梳理产业空间、盘点土地用途效益,今年以来盐田区可拓展的产业用房和产业用地面积均将超过20万平方米。只要是好项目,在盐田都有地可落。

一方面,盐田区灵活增加产业用房供给。通过区属国企筹建、社会投资建设以及政府回购等方式,盐田现已新增盐田科技大厦5.6万平方米、翡翠岛4.5万平方米、壹海国际中心4万平方米办公用房供给,同时还可新增北山工业区二期8.7万平方米企业自给工业厂房。

另一方面,盐田区结合产业发展态势和招商引资需要,着手利用盐田港后方陆域法定图则修编的契机并通过相关地块个案调整研究,正有针对性地将近10块非产业用地调整为产业用地,累计可以释放近20万平方米的产业用地空间,可较好地缓解辖区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产业用地紧缺的矛盾。

同时,盐田区还积极引导辖区老旧产业空间通过产业用地容积调整,增加产业空间建筑规模,提升单位产业用地的效能,真正实现“宝地宝用”的目标。

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

健全企业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招商引资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牛鼻子”,牵好“牛鼻子”,是激发开放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今年以来,盐田区主要领导先后赴香港、北京等地进行招商引资活动,为盐田区的产业发展架桥开路。

按照盐田区提出的“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占地空间小、税收贡献大的总部企业,积极吸引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力争新增一批规上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若干百亿级企业以及产业创新平台”,盐田区由区委书记挂帅,全面推进辖区招商引资工作。

围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的目标,盐田区灵活运用产业链招商、小团组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国企、优秀民企在盐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

此外,盐田区深入推进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稳链工作,围绕龙头企业细化完善招商图谱,引进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形成协同发展的“雁阵效应”。

对于招商引资工作,盐田区还全面落实项目跟踪责任制,建立招商闭环和全程跟进服务体系,健全市场监管、税务、信用等信息共享和结果运用机制,有效提高资金到位率、项目竣工率、合同履约率。

同时,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人才保障工作,盐田区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打造“梧桐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此外,盐田区还为企业提供人才住房,并计划在2019年新建、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2960套,解决企业员工住房问题。在子女入学、就医服务等方面,盐田区也积极提供便利。

筑巢引凤项目来,产业发展天地宽。截至目前,盐田区已成功引进重点项目60个,其中认缴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6家,占43.3%;认缴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13家,占21.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优质区域型总部企业11家。同时,盐田区还成功促成香港中文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研究中心、上海交大深圳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科研平台以及南方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平台等产业创新平台在盐田落户。

用智慧招商,靠服务留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心一意谋发展。盐田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提升精准招商实效,健全企业和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推动“产业兴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