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值得你拿命去换

发布时间:2021-01-07来源:晶报编辑:邓雪婷

日前,网传拼多多公司一名1998年出生的员工加班后猝死,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中。

据@拼多多微博账号消息,2020年12月29日凌晨1:30,该女员工在与同事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晕厥倒地。同事立即呼叫120送往乌鲁木齐本地医院。经近6个小时急救依然无效,不幸离世,年仅22岁。

许多官方媒体加入了对这一事件的讨论与反思。央视为此发表评论说,“我们都知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奋斗不只靠激情,也要讲效率,切不能演变成‘拿命换钱’”。

是的,奋斗不意味着牺牲一个人的劳动权益,更不意味着牺牲个人健康。在这里,我们需要重申这样一种朴素的常识:健康无价,生命只有一次,年轻人,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值得你拿命去换。

几年前,“996.ICU”引爆网络的时候,有条热评这么说:“我讨厌996,却又是它的践行者,这就是人生吗?”长期以来,“加班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行其道,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加班”为我们的经济社会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也撑大了个人的奋斗空间。但凡事都有一个适宜的平衡点,一旦这种“加班文化”滑向了极端,变得扭曲与畸形,就会反过来对社会、对个人构成伤害。

事实上,某些时刻让员工“996”的企业,表面看是提倡“奋斗”,实质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把劳动者异化成无休无止运转的机器。更别说因长期超额劳动导致的身体亚健康、慢性病和心理问题了。

相关大数据也显示,我国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七成人有过劳死危险;肥胖人口即将达到3.25亿,20年后将增长一倍;沿海城市毕业生视力低下率85%;38.2%的中国人患有各类睡眠障碍……这些,多多少少与“加班文化”脱不了干系。

要告别这种畸形的“加班文化”,首先需要让《劳动法》长出“牙齿”,通过《劳动法》的严格实施,通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严格惩罚,来保护所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正如专家所呼吁的那样,企业应从削减人力成本的盈利模式中挣脱出来,向通过创新获得盈利的更健康模式转型。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如果一家企业靠着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做大做强,这与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关系?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再次确认与强化“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将人的价值与尊严摆在更高的发展位置上。

几天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报告显示,安全感和确定性成为危机中的宝贵资产,“稳定性”重新成为职场人选择企业时的一项重要指标,并有四成以上受访者将“人性化”纳入对雇主的考量指标。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塑造“人性化”雇主品牌的必要性,并通过实践深化雇佣关系的共生力。

是的,企业是因为富有温度而赢得尊重。企业要真正做大做强,必须与员工形成共生力;而共生力,只能诞生于“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已经是2021年了,这种畸形的“加班文化”是时候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