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探索实践到标准引领 深圳盐田打造“城市 GEP”模板

发布时间:2019-02-11来源:学习时报编辑:邓雪婷

盐田区“城市GEP”核算体系带来显著生态效益

从2014年盐田区党代会提出将GEP核算体系探索与研究列为区委调研课题到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城市GEP核算体系,从过去5年大力推行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再到如今率先编制实施全国首个城市GEP核算地方标准……盐田以城市GEP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美丽中国”建设的量化路径,收获了包括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七连冠在内的诸多荣誉,用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和久久为功的笃行定力演绎了一座生态大区的绿色进阶之路。

数据显示,过去5年,盐田产业结构由0.01:20.14:79.85优化为0.05:14.80:85.15;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由0.289吨标准煤、6.98立方米下降为0.22吨标准煤、5.18立方米,降幅分别为23.9%、25.8%。城市GEP的绿色指挥棒作用显露无遗。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通过让“城市GEP”进规划、进项目、进决策、进考核,盐田区已连续5年实现了GEP与GDP双提升。2013年至2017年,盐田区GEP分别为1036.19亿元、1072.41亿元、1077.29亿元、1092.17亿元和1096.29亿元,年均增幅1.43%,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这对难解的矛盾,被盐田区处理得波澜不惊、春和景明。从2014年到2019年,时光已飘过五载。从城市GEP核算机制最初的探索实践者变成了现在的标准引领者,盐田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走得愈发从容、愈发自信。未来,盐田区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优化城市GEP核算指标体系,完善“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推进GEP与GDP的互动探索,参与城市GEP核算国家标准的制定,为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贡献盐田智慧。

GEP核算机制打破了“唯GDP政绩观”传统观念

根据GEP及GDP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GEP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而GDP关注的经济系统运行状况。从整体上来讲,GEP和GDP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基本上不存在重叠;但从核算细节来看,GEP有很小部分的核算内容和GDP是存在相似的,比如生态产品指标、生态产品所涉及到的林产品水产品等就与GDP中某些核算指标有重复,但从科学性、全面性来考虑,这部分确实应该纳入GEP核算,再者,这部分的价值只占GEP总值不到1%,对整体的影响不大。

盐田的城市GEP核算指标体系有效弥补了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是对现有GDP核算的有效补充。对于盐田区的城市GEP核算,不仅要计算自然生态价值的部分,还要考虑城市中通过人为努力实现人居环境改善所产生的效益。也就是说,盐田区的城市GEP核算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以及通过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建设等方式对人居生态环境进行维护和提升所创造的生态经济价值。

通过城市GEP核算机制,以科学的统计方式给绿水青山贴上“价格标签”,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各类功能“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让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的价值、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主动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实施城市GEP核算机制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城市GEP核算机制中,城市生态系统被视为一个统一的核算整体。这意味着发轫于盐田的这一改革创新清醒地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自我降解、自我调节无法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客观事实,并且充分尊重城市经营者对城市生态的规划、建设、管理创造的生态价值。

城市GEP核算机制的具体指标和工作内容也纳入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单位绩效考核中,被考核单位由2013年的20家提高到目前的45家,覆盖全部党政机关、区直单位和街道办,激励各部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唯GDP政绩观”观念改变。同时,盐田还计划实行离任干部GEP审计,真正让生态资源指数成为政府决策的行为指引和硬约束。

通过定量核算生态系统的产出和效益、衡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盐田区将生态系统的变化纳入政绩考核,调动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投入的积极性。城市GEP改革进一步破除了“唯GDP论英雄”的老观念,形成了以GDP增长为目标、以GEP增长为底线的政绩观,这是推动高质量增长,保证政府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使政府决策不偏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