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区域发展范例

发布时间:2019-04-22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潘峰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郑创彬 邓雪婷)4月22日,盐田区召开粤港澳大湾区视野下的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定位、建设、发展方向等内容开展座谈交流,共谋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深圳东部发展新平台。盐田区委书记陈清,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军等区领导以及受邀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正在盐田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集中蹲点采访活动(沙头角)的中央、省、市各级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粤港澳大湾区视野下的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研讨会

研讨会上,盐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时卫干介绍了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规划建设情况。据悉,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是深圳市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盐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方向。合作区的规划思路紧紧围绕旅游+消费的概念,本着互惠互利,共同推动双方的融合发展,为两地发展注入新动能。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区域发展范例

据介绍,合作区目前已初步提出“一核、一圈、两带”的发展架构思路。未来,合作区将聚焦“一核、一圈、两带”的建设,打造集跨境旅游合作区、国际商贸消费先行地、深港先行先试承载平台、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区域发展范例。

粤港澳大湾区视野下的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研讨会

以改革为主线,通过改革促开放

学习时报副社长、研究员杨英杰在会上表示,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盐田区具备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关键是能不能找到突破点,能不能找到一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路子。“盐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之一就是跟香港如何合作,要以改革为主线,通过改革促开放,解决香港缺什么我们就对接什么这个问题,要跳出这个既有认知思考我们可以给香港提供什么。”

创建“深港青年合作创业平台”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认为,“旅游”“消费”是合作区的关键词,实现“零关税、零壁垒、零补助”是未来的趋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谁来融入?首先是年轻人的融入。香港有高端的创新资源,怎样把香港的年轻人争取过来,让他们过来打拼、就业、创业、创新,这是一篇大文章。建议在合作区现有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深港青年合作创业平台’。”丁力表示,有了这个平台,还要解决“引流”的问题。要用实业引流,用政府的政策引导引流,用深圳强大的城市变现能力引流。

借鉴香港经济金融的商业机制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香港大学中国与全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肖耿认为,香港面临物理空间和本土市场的瓶颈,如果没有粤港澳大湾区的支持很难解决。但是香港在经济和金融方面非常成熟,这是大湾区建设过程中需要学习的。“沙头角具备很好的基础和要素,要把消费和旅游作为一个切入点,可以借鉴香港成熟的商业和金融机制,以此撬动合作区的发展建设。”

打好宜居宜业宜游滨海城区概念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艳华认为,盐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盐田本身就是一个滨海城区,建设合作区时机成熟、条件较好。“建立合作区,要把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城区的概念打好。要放大经济效应,把盐田的开放元素、口岸元素、购物元素做大,赋予内涵。要提前布局商业规划,统筹中英街内的文物保护,传承文化历史。”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表示,要把沙头角激活,可以通过功能设计和技术手段实现,把这个地区变成一个“海关”,和口岸并联,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的整合和设施设备的建设。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表示,沙头角是深圳和香港历史传承和未来合作的节点,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也是一个亮点。盐田未来的发展要在制度设计上有所突破,要明确辖区的功能定位,多跟香港协商,努力创造环境,实现高位推广。

粤港澳大湾区视野下的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研讨会

让大湾区宏伟蓝图在盐田落地生根

“专家讲的意见既宏观、又具体,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将把大家好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到规划和具体工作中。”区委书记陈清在研讨会上表示,经过20年的发展,盐田区较好地实现了国家的战略意图。在新的形势下,站在新的起点,盐田肩负着的责任和重担。接下来,盐田将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和省、市的规划部署,加强与香港及周边城市的合作,坚持谋定而后动,把改革创新贯穿到规划和实际行动当中,努力让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宏伟蓝图在盐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陈清表示,围绕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盐田区提出四点规划,一是规划跨境旅游合作区,进一步加强深港合作;二是规划国际商贸消费先行地,实现经济、商贸、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三是规划深港先行先试承载平台,学习借鉴香港经验和做法,吸收引进好的项目;四是规划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好,还要把社会服务、现代化管理、社会治理等工作做好,努力打造优质的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