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获“国字号”荣誉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8月26日讯 深邃的蓝色空间,弧度优美的智慧墙,星辰闪耀的穹顶……走进以“海洋之书”为设计理念的盐田区图书馆,海洋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听涛”“冲浪”“读海”“拾贝”……身处不同的服务空间,读者沐着海风、踏着浪花、枕着波涛尽享阅读之乐。近日,这座全国首家实体智慧图书馆再次“出圈”。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的通知》,盐田区“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上榜,成为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18年来,盐田区图书馆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升级智慧服务功能,推出“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论是智慧化改造图书馆,营造沉浸式阅读体验空间,还是立足海洋特色,打造全民阅读品牌活动,这里总能让读书成为诗意的生活存在,愈加坚定文化惠民的脚步。
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打造垂直一体总分馆“盐田模式”
在蔚蓝大海边的“灯塔”,与书本来一次“邂逅”,在“遇见”阅读的美好时光里一起“观海”……如今,走进盐田区图书馆及其各个分馆、智慧书房,读者都能沉浸在舒适的阅读环境和触手可及的智慧化服务中。而这得益于该馆创建的公共图书馆垂直一体总分馆体系。近年来,盐田区总动员,以建成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科学性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网络为目标,大力推动垂直一体智慧总分馆建设、智慧服务提升、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三大工程,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新馆建设初始,盐图团队只有5个人,面对的却是交钥匙工程项目的11699平方米整体筹建、二装、设备及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老馆1万平方米的正常开放管理。盐田区图书馆馆长尹丽棠带领业务骨干成立技术小组,经过集体讨论和技术调研,确立了“营销、特色、智慧、设计、品质、绿色”6大立馆理念。没有工程建设的知识背景,大家走进尘土飞扬的工地,监督建筑用材、比对施工蓝图、核查预决算数目、把关家具和装修。但在2016年6月28日开馆当天,面对5000名读者的进馆人次,所有工作人员脸上的疲惫一扫而空。
从2003年老馆正式对外开放,到2016年建成新馆,盐田区图书馆一直以海洋文化为底蕴,以智慧服务为手段,不求“大而全”,只求“小而佳”。为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推进总分馆制理念与服务创新,早在2015年盐田区就提出了建立“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总分馆管理模式。2016年,依据该区出台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垂直一体管理模式正式确立。同年,整合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图书馆为首个人员、经费、财产一体化集约管理的街道分馆,标志着总分馆垂直一体管理模式正式实施。2018年,盐田区印发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通过创新总分馆制管理模式,构建“1+5+10+N”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即1个总馆、5个街道级分馆、10个智慧书房分馆、N个社区服务点。智慧书房作为传统分馆的有益补充,利用自主研发的总分馆体系“一平台两中心”,实现数据、资源、物流等的统一集中管理与服务。“智慧书房每座面积都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藏书量3000册以上。这些空间是对传统图书馆的一次全新定义,将打破人们对图书馆的固有印象。”尹丽棠介绍道。
因地制宜,资源共享。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社会资源的相互协同,形成图书馆、社会力量、政府、读者间的跨界服务与合力发展。为让辖区居民更好地享受智慧阅读成果,盐田区图书馆加快构建“智慧+社会力量”服务格局,各方共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与幼儿园、学校合作打造“智慧+校园”模式分馆,整合教育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为部队、公安干警设立“智慧流动站”,将通借通还服务、数字资源延伸到基层,促进军民文化融合;与华大基因等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打造“政府+企业+图书馆”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模式,向公众普及绿色环保、健康生命知识,为企业提供先用先试、宣传推广平台……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总馆-街道分馆/智慧书房-社区服务点/流动站”的3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除1个总馆、5个街道级分馆、10个智慧书房和19个社区服务点外,还有13个社会合作服务点,形成了特色化、标准化、智慧化的垂直一体总分馆“盐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