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共享单车也是一面镜子

发布时间:2017-01-23来源:晶报编辑:陈蓉

某种意义上,共享单车遭遇的是一种韧性十足的思维和文化,而在使用习惯的培育过程中,也在挑战和驱除某些顽固的因子。

共享单车居然成了“年货”!深圳一车主回乡过年,竟然顺手把一辆摩拜单车扛上了“皮卡”的后尾箱,结果被同路的其他车主发现并举报。

深圳交警调查发现,这辆被当成“年货”的单车在1月21日清晨5时48分开始从深圳“移动”,16时许已进入湖南衡阳境内,距离深圳650公里,且还在持续移动中,这种奇葩的事儿让不少网友瞠目结舌。

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旁边出现大面积人为破坏共享单车的情况,超500辆共享单车堆积成两座“小山”,不少车把等零件散落在地上,叫人看了都觉得心疼。

共享单车的好处无须赘言,从出现时到现在,不长的时间里已经楔入人们的生活,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使更多人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是对于“共享”这一新的理念和形态,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应,表面上看,毁车或者偷车是一个道德问题,但其折射出的是“公”与“私”之间的冲撞,或者说习惯了“私”,而对“公”与“共”的不适应。

中国从前也曾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车都是私有,而共享单车的实质是大家一起使用一种工具,分享便捷和效率,这个时候,格外需要契约精神、合作精神和共享精神: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规则使用与停放,在没有特别回报情况下尽可能照顾他人的感受,对合作所产生的共赢深刻认同并身体力行。这些说起来简单,考验的却是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

许多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跟着导航找车,找着找着就到了人家的小区或者人家的门口,可就是见不着车——被直接搬回家了。未必就是刻意的损毁或者偷盗,但强烈的“私心”似乎极难抗拒,即使不想把车据为己有,但必须先方便自己,其余不问,这样的情况不只是在使用共享单车时才有,在其它领域同样存在,而且根深蒂固。某种意义上,共享单车遭遇的是一种韧性十足的思维和文化,而在使用习惯的培育过程中,也在挑战和驱除某些顽固的因子。

共享单车也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人性和人心。有些东西的转变需要时间,但好在这种改变的步伐在加快,而且有多种途径去实现。比如一部摩拜单车价值2000元,该车主若盗窃财物经查属实,可能面临管制、拘役、有期徒刑6个月或单处罚金;罚金为盗窃数额的二倍以下。以法律来倒逼规则意识和共享意识,就是途径之一。在经历了阵痛期之后,更多人会逐渐学会与共享单车相处,而融入共享经济的过程也是一个公民素质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