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也可以培养出有批判精神的孩子

发布时间:2017-06-29来源:晶报编辑:邓雪婷

深中的探索给了我们一种新的解题思路。用培养孩子的批判精神去激发求知欲,用批判式的学习让求知本身更具魅力。这样的实践证明,死记硬背和标准答案未必就是获取高分的不二法宝,坚定地从教育规律出发,让孩子们真正爱上求知,即使面对高考,依然能获得不俗的成绩。

最近,一串与深圳中学相关的数字受到广泛关注:美国常青藤学校在该校录取了10人,发出了13份录取通知;美国排名前30的学校在此录取了84人,发出了173份录取通知;申请美国方向的191名同学中,有179人拿到了美国排名前50学校的录取通知。美国之外,其他世界顶级名校,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香港大学、麦吉尔大学等,也纷纷向这所学校的学生伸出橄榄枝。

这一串令人惊艳的数字也让许多人提出“为什么是深中?”的问题,而最近,一位深中的优秀学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名学生说,深中的老师常常会带着学生“批判课本”,给学生的考题经常是“挑出这篇文章的3处不合理之处”,同时还会就一些社会现象找来一些时评,让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在物理、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中,也充满了批判精神。

这些年来,应试教育饱遭诟病,但却并不妨碍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应试教育的标杆学校开疆拓土、大红大紫,一些“应试名校”甚至开始在全国各地大办分校,尽管学费惊人,但众多家长和学生却趋之若鹜。

爬梳恢复高考40年的历史,我们必须承认,即使是今天,高考依然是最不坏的制度安排,但与此同时,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也充分显现,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议题:全力追逐分数,孩子苦不堪言,且有违教育规律;把精力放在其它方面,分数上不去考不上好大学,又会耽误孩子的前程。

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但深中的探索却给了我们一种新的解题思路。用培养孩子的批判精神去激发求知欲,用批判式的学习让求知本身更具魅力。这样的实践证明,死记硬背和标准答案未必就是获取高分的不二法宝,坚定地从教育规律出发,让孩子们真正爱上求知,即使面对高考,依然能获得不俗的成绩。

进一步说,批判精神是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批判精神的支撑,人类将不会有创新和进步,整个世界也将变得全无色彩、死气沉沉。批判不意味着简单的对抗,而是通过理性的思考与实践对既有理论和规则的更新与超越。我们培养出的孩子不应该是机械死板、唯唯诺诺的,而应该个性鲜明、勇于挑战和批判。

如果说我们尚无法彻底解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那么深中的实践则告诉我们,只要从“人性”和“求知”本身入手,让孩子们真正乐在其中,就一定能有惊喜和收获。

在教育方式的选取上,应该抛弃非此即彼的思维,多从教育规律本身出发去考虑问题。深中能做到的,相信其它学校也能做到。不管是从获得更好的升学率这样的功利目标出发,还是从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的角度出发,着力培养孩子的批判精神的做法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