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稿件库

打造文化强区 建设美丽湾区

发布时间:2019-11-15来源:学习时报编辑:邓雪婷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 深圳市盐田区与香港陆水相连,辖区文化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盐田区紧紧把握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立足区情实际,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积极促进辖区文化繁荣发展,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文化助力。

提升文化治理水平增强内生动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强大支撑。建设文化强区,首先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提高文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突出规划引领。推动文化持续繁荣、健康发展,顶层设计是关键。盐田区坚持“文化引领”战略,把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地方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调研和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先后编制实施了《盐田区文化体育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盐田区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细分领域的规划文件,完善形成了指导文化发展的规划体系,始终用科学的规划引领文化发展。

强化政策扶持。文化具备“双重属性”:既有商品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统筹兼顾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盐田区设立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16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2868万元,扶持项目76个。先后出台《盐田区盐田国际创意港企业扶持措施》、《盐田区促进黄金珠宝产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等扶持政策,支持辖区重点文化产业发展。适应形势发展,整合和创新政策措施,起草《盐田区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完善阵地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是基础。盐田区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区图书馆、区文化馆都已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全区4个街道、19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100%,现有公共文化场地493个,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3.17万平方米,2018年底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为5684平方米,为全国同期平均值306.95平方米的18.5倍。加快推进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各项工作,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推广“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逐步构建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的多层次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优化资源配置。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基层文化战线面临的现实问题。盐田区把文艺院团改革作为突破口,通过政府搭建艺术家展示平台,按照艺术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先后组建了“海之声”合唱团、盐田交响乐团、盐田民乐团,探索形成了一套能够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演职人员能上能下、专业艺术人才能进能出、知名艺术家有所作为的合理用人机制,实现了财政小投入、文化大供给。2019年前三季度,盐田区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合唱交响音乐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场音乐会等14场,“山海小雅·国乐盐田”系列活动4期,极大丰富了辖区群众的业余生活。

激发文化发展潜能释放创新活力

创新创造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历久弥新,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盐田区以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启动“新盐田、好市民”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广场展演、“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家风家训传统文化大家谈”、“文明家庭”事迹展等一系列接地气的活动,支持公益机构习学书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引进故宫文化项目,建设盐田“紫禁书院”,依托故宫丰富的文字资源和学术力量,定期开展“传统文化一普及”等活动,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区域文化历经长期积淀,蕴含特色地域符号,具有独特魅力。盐田区通过抢救性发掘鱼灯舞艺术,让沉寂了40年的沙头角鱼灯舞重现异彩,沙头角鱼灯舞也先后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举办疍家文化节,传承发展水上迎亲、客家山歌、疍家人婚俗等民俗文化,让这些几近失传的本地特色文化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持续推动文化惠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有效回答公共文化服务“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盐田持续推出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文艺精品演出季”、“社区艺术节和文化贴心人行动”、外来青工文体节、少儿才艺大赛、文化惠民艺术花会、公益电影民心卡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沙头角街道“小桔灯”阅读推广计划获全国社区乡镇阅读推广活动最佳案例奖,海山街道秧歌腰鼓项目获全国5项大奖并在全国推广。2019年以来,累计举办书法、音乐、展览、“小桔灯”、“童阅绘”、朗诵比赛、合唱培训等活动1500余场,受到辖区群众广泛好评。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地方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盐田区大力实施“文化+”跨界融合,整合辖区丰富的山海文化资源,依托盐田国际创意港、嘉长源文化创客产业园、粤豪国家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阵地,为旅游、创意、科技、珠宝等产业注入文化内涵,实现加快融合、跨越发展。2018年辖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1家,实现营业收入534.50亿元,实现增加值42.18亿元。

密切文化交流融合放大湾区魅力

文化交流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丰富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粤港澳大湾区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通,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彰显大湾区文化魅力,助推世界级大湾区建设。

厚植文化交融基因。盐田区与香港陆水相连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更有“一街两制”的中英街。1899年3月18日,中英双方根据《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完成了沙头角的勘界,沙头角从此被迫一分为二,街内的界碑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从2002年起,盐田区每年3月18日举办“中英街3·18警示日”鸣钟仪式,邀请香港新界议员、乡事会成员、东纵老战士、部队官兵、深港两地群众等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活动,增强血脉相连的记忆纽带。连续举办十七届“我爱中华”深港学生夏令营活动,组织开展“深港青少年文化交流月”系列活动,推动深港两地青少年之间深化了解、增进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搭建文化交融平台。推动文化交流,需要有良好的平台作支撑。盐田区充分发挥深圳文博会、创意12月等高端平台主场优势,通过开设分会场(专场)和举办系列活动等形式,为深港两地文化企业搭建宣传推介平台。2019年深圳文博会期间,盐田区国际创意港分会场以“IP伴客,为品质IP赋能”为主题,以“科创共融+文化动漫”为核心元素,搭建深圳、香港等地文化展示平台。开设粤港澳大湾区共融科创培训营,邀请深港优秀创业青年及创业“大咖”互动交流,通过青年创业培训、创业交流及参观、青年创业展览等活动,促进深港文化交流。

密切文化交融活动。文化因交流而精彩。盐田区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大力推动与香港等地的文化交流。支持盐田交响乐团、盐田“海之声”合唱团、盐田民乐团赴香港参加活动。2018年8月,盐田交响乐团、盐田“海之声”合唱团、盐田民乐团分别荣获香港国际音乐节成人组器乐、声乐和民乐杰出金奖,成为音乐节上参赛队伍最多、获金奖最多的地区。同时,积极邀请香港澳门等地艺术家来盐田开展演出,2019年举办粤港澳艺术家庆祝新中国70华诞梁祝、黄河专场交响音乐会。举办“香港美术家协会书画交流展”,集中展出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的书画作品,促进香港美术家协会与盐田缔结友谊,长期开展文化交流合作。

完善文化交融机制。文化交流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推进、久久为功。盐田区把文化的交融合作纳入与香港合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区域发展长期规划。出台《盐田区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规划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深港两地文化交流合作、和谐共荣发展。把推动文化交流融合纳入城区长期发展愿景,盐田区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对加强文化交流作出总体布局,部署大力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努力促进多元文化在交流中升华。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