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盐田讯(记者 郑创彬)三月,春雨霏霏,天气依然寒冷。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各处山头,村民们一家大小齐上阵,忙碌着种下一棵棵绿油油的茶苗。伴随茶苗种下的,还有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东源县是盐田区对口扶贫的对象,去年,盐田区委书记杜玲率队赴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调研时指出,仙坑村要因地制宜,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做成扶贫项目的典范。
仙坑是一个偏僻而秀丽的小山村,村中保存有20多幢清代客家方形围屋,还出产小有名气的康禾茶。由于历史悠久、古建筑和客家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生态环境优美、民风纯朴,仙坑村被广东省文联指定为“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授予“广东省古村落”称号。然而,由于地处偏远、集体经济薄弱、部分家庭缺劳力、患病残疾等原因,美丽的仙坑村里,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河源市的省定贫困村名单中,就有仙坑村的名字。
如今,仙坑人有盼头了,因为他们迎来了“城里亲戚”盐田区的精准帮扶。2016年7月20日,盐田区委书记杜玲率队赴仙坑,对村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调研过程中杜玲指示,仙坑村要因地制宜,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努力做成扶贫项目的典范。根据安排,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办事处和盐田区信访局对口帮扶仙坑村,并选派扶贫干部长期驻村,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也派出第一书记协助开展该项工作。去年5月,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正式进驻仙坑村。一到仙坑,工作队就郑重承诺:2018年,一定要让全村脱贫。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工作队踏踏实实在村里住了下来,认真调研、精准核查贫困户、制订脱贫攻坚方案、分鸡苗、发产扶助金、启动一批民生项目,“撸起袖子加油干”起来。扶贫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认为要想让仙坑村长效脱贫,必须立足地方特色,抓好产业扶贫。通过常来常往,工作队发现仙坑是传统产茶区,生态环境优美,土壤、气候、海拨高度等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长,本村村民几乎人人都会种茶、摘茶、炒茶。本村乡贤叶晨阳创建的河源市客家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在康禾镇田心村及仙坑村西肩公坳山开发茶园1000多亩,生产、加工工艺成熟,效益良好。“客家红”品牌已有一定美誉度,并获得过“河源市十佳手信”称号。于是,扶贫队决定,首先选择生态茶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口。
在盐田区领导扶贫调研精神的指示下,2016年10月,沙头角街道办筹资150万元,以村集体名义买下了客家红公司在仙坑村的100亩老茶园产权,并和该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将共同合作,将仙坑村的茶园面积扩大至1000亩以上,打造集有机茶种植、加工、销售及茶园休闲养生基地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茶园产业。
根据协议,双方约定了四大目标:一是“仙坑客家红生态茶园”继续由客家红公司经营,每年给仙坑村固定分红24万元以上;如“城里亲戚”帮忙卖茶,则分得更多。二是要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提高本村所有小规模茶叶种植户的效益。三是客家红公司要大量吸纳那些年龄较大,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基本解决本村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四是“城里亲戚”将努力帮扶客家红公司做强做大,成为河源市最具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仙坑村的标志性企业。
在各方关注支持下,合作协议得到了有效执行。2016年下半年以来,在仙坑客家红茶园务工的贫困劳动力超过39人;2017年初,第一笔项目分红收益已汇入仙坑村财政专户;在“城里亲戚”的帮扶下,客家红公司的知名度和销售业绩蒸蒸日上。年一开春,客家红公司就免费为仙坑村的贫困户提供茶苗7万多株,并为他们提供了种植技术指导和产品包销服务。
仙坑村的茶山上,贫困户们脸上露出了笑容。但盐田扶贫工作并没有因此止步。实施“茶产业”项目之后,他们还将立足仙坑实际,继续探索产业扶贫之路。把生态休闲茶园产业、生态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结合起来发展,最终实现将仙坑村建设成为美丽、文明、富裕新村,让仙坑村“望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乡情”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