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灯舞“非遗”传承人吴观球——打鱼 知鱼 舞鱼

发布时间:2017-12-26来源:深圳商报编辑:陈琳君

    深圳新闻网讯  “原来盐田港那片海域是个很好的渔场,在鱼汛期,我们开着大渔船在那里打鱼,下午6点左右出海,到后半夜回来,一个晚上能打300多担(注:一担约100斤)鱼!可惜,修了港口,渔场就没了。”说起当年的打鱼生活,沙栏吓村75岁的吴观球老人脸上依然洋溢着当年丰收的喜悦。

吴观球告诉记者,他们出海打鱼时,近的就在沙头角湾一带,但在近海只能打到浅海鱼;如果要打深海鱼,就要到三门岛、万山群岛,甚至汕尾那边,有时一去就是三个月。打鱼也是分季节的,被称为“水中软黄金”的鳗鱼,春天最肥;银鲳喜欢在潮流缓慢的近海游动,五月到九月比较多;鲈鱼喜欢生活在河口的咸淡水处,七月到十月比较多;青石斑常栖息在有岩礁的海区,六月到十月为佳;长条蛇鲻喜欢生活在泥沙底的海域,六月到十月比较多;马鲛鱼是深海鱼类,比较贵。打鱼一般都是晚上出海,到渔场后,把船上四盏400瓦的灯打开,往海面上一照,因为鱼喜欢光,所以就会聚集过来,大家就可以下网捕捞。特别是海燕鱼,它们迎着光游到射灯照在水里的光圈中后,就一动也不动了,也不跑,也不躲,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样,一网下去,就能捕得个盆满钵满。

“出海不仅仅打鱼,遇到情况还要救人。”吴观球说,有一年,他们开着沙栏吓村的大渔船在澳头海域打鱼时,遇到大风浪,遇到一艘香港拖船时,拖船上的人向他们喊话说,有艘梅沙的渔船在小桂那边的海域里坏掉了。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就开着大渔船赶往小桂海域,发现是梅沙生产队的一艘小船,由于失去动力,整个船体在海面上随着风浪起起伏伏,船上有23个人,不停地喊着“救命呀”!于是,沙栏吓村的大渔船慢慢地向梅沙的渔船靠近,大概还有四米的距离时,吴升奋力把一条粗绳抛到梅沙的小渔船上,小渔船上的人就赶快把绳子绑在船上,沙栏吓村的大渔船便开始慢慢放绳,然后准备拖小船。可小船的锚还没起,大船刚开始拖,船体就发生倾斜。吴观球他们马上调舵,然后叫小船上的人用刀把锚绳砍断,这样,才拖着小渔船回到家。在大逃港时期,有些人游泳去香港,游到大海后,体力不支,他们如果刚好在那里打鱼,就会去救人上船。

“为什么我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除了与过去随上一代人学习外,还跟在打鱼中仔细观察了解鱼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吴观球一边说,一边从房间里拿出一只小鱼灯,给记者模仿着各种鱼的动作,如沙丁鱼在海底蹦着跃步、红鲤平着身围着珊瑚转个弯自由自在摆动游弋、性格凶猛的“霸王鱼”黄鳢角横行直撞、金鼓鱼欢快时侧身窜水亲嘴、长须虾是急停和急退……“我要用人的脑、手、眼、动作,把鱼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舞出鱼的性格,要不光举个鱼灯在那里走来走去,没意思。”(记者 贾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