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变,规划设计引领盐田新时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28来源:深圳晚报编辑:陈琳君

《盐田区城市规划变量管理探索研究》

以规划变量管理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随着城市的发展,深圳各区的差异性逐渐凸显,规划管理工作需要适应新时期城区特色化发展的需求,亟需管理模式与机制的创新和改革,体现规划管理的灵活性与针对性。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适应城市发展新方式、新路径以及地区特色化发展需求,盐田区率先探索规划精细化管理的新思路——规划变量管理。

规划变量管理重点关注人的需求变化,提出更符合盐田城区特征、更契合盐田人需求、更适合盐田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规划管理改革方向,旨在创新精细化和人性化规划管理,提升规划管理水准。

盐田区三大类型人群。

精准掌握居住、工作、旅游三类人群特征

依托大数据平台,实时统计盐田区居住、工作、旅游三类人群规模和需求定量分析,精细分析服务设施的实际使用人数和人群结构特征,弥补传统统计数据的滞后性和不全面性。

盐田区两级文体圈。

定制文体、产业、旅游三类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与管控指引

深化细化公共设施配置标准,针对全民友好目标,解决设施与人群分布不匹配问题,构建两级“文体圈”。结合盐田港口物流、滨海旅游、黄金珠宝和生物科技等主导产业,制定产业与旅游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填补相关规划标准空白。并与规划管理对接,确定三大服务设施规划管控指引。

《沙头角空间规划》

以空间规划引领老城区持续发展

沙头角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给人的印象是小而精,秀而美。占地不大,仅5.2平方公里;人口不多,约13.3万人,历史悠久,资源优越,城区平静而有韵味。新时期,沙头角迎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拓展深港合作空间格局、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机遇,规划着力于对其特色进行再挖掘,通过空间规划引领环境、经济、社会的联动升级,为沙头角持续发展提供可实施方案。

梳理建构“三横三纵”

空间格局

“三横”是沿梧桐路、深盐路和滨海栈道形成的依山生活带、都市活力带和滨海休闲带;“三纵”是沿沙深路、海山路、港西路的三条山海通廊,根据功能分为旅游创意轴、文化休闲轴和产业服务轴。

完善“城区、街区、节点”

三层次公共生活体系

城区层面,对道路交通、慢行系统、城市风貌、地下空间和配套设施提出系统优化对策,有效引导城市更新项目。

街区层面,划定门户街区、保税街区、西港区和滨海街区4个特色街区。

节点层面,重点改造隧道口广场、原航母广场和污水活化公园3个特色节点。

盐田实景图。(摄影 刘勉)

《盐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以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山海联动的特色交通格局

未来,盐田将拥有内达外畅、绿色高效的交通系统。协同争取对外战略通道与资源,提升盐田对外通道的容量和系统稳定性,力争深汕城际轨道、优化城市轨道网络、谋划深盐第三通道。推进东港区深水港码头、近距离内陆港、平盐铁路升级改造等项目。实现客货交通分离,打造“快进快出”的疏港路网体系;推进拖车服务中心建设。重点治理旅游交通拥堵难题,规划旅游集散中心,建构水上交通体系。完善“山-城-海”一体的慢行网络,强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

由此,盐田将重塑由对外交通、城区交通、山林和海上交通构成到四位一体、山海联通的综合交通体系。轨道站点、公交站点与慢行网络无缝衔接,并通过码头与水上交通高效接驳,公交服务向山林延伸,半山健步道、山林绿道、滨海栈道等山海慢行线路与城市慢行网络对接。从而,市民和游客将享受通山达海、绿色便捷的交通服务。(卓李怡 通讯员 管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