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让盐田经验助力深圳可持续发展
今年2月,盐田区成为全国首个区级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以SUC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盐田区推动人居环境、绿色发展等多领域改革,力争取得重大突破,输出可持续发展的“盐田经验”,助力深圳建成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SUC可持续城市与社区示范项目”(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Livable Garden Community Programme),是由联合国环境署牵头,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11项目标“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框架下启动的国际合作项目。
围绕相关发展目标,盐田区提出了“四区三配套”的改革总体框架,在功能区协调(能源资源利用、国际生态安全港、可持续旅游、社区治理)、指标体系构建、主体框架(政府绿色采购、可持续建筑、弹性城区)、亮点深化(城市GEP、碳币系统、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
盐田区探索将全区划分为社区、产业园区、综保港区、旅游区等功能区,提出SUC发展目标和战略,构建四大功能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机制。即规划“港口经济+特色全域旅游+新兴经济”发展新方式,建设“一核一心多点,一港两带多组团”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综保港区提出“生态安全,港城融合”的升级模式,对产业园区提出“创新引领,循环高效”的发展模式,对旅游区提出“全域旅游,品质提升”的规划模式,对社区提出“智慧宜居,包容共享”的建设模式。
在推进SUC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盐田还将不断健全完善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综合管理体系、主体框架体系和配套支撑体系等三大配套制度。其中,综合管理体系包括构建盐田SUC可持续发展城区综合指标体系,围绕安全经济型城市、交通和便利性、土地使用效率、文化和自然遗产、弹性城市、健康的生态环境、安全可持续的公共空间、资源效率、城市管理和政策9大领域,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盐田区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市是全国三个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之一,目标是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而盐田区长期以来在生态文明领域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开展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是区级层面对资源承载力相对不足的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的有益探索,能够为深圳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贡献盐田智慧与力量。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盐田区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四大环境要素综合整治,努力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据了解,为加强环境要素监控分析,盐田区建成了包含153个监测子站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的智能监测监控。同时以手机APP应用软件为媒介,将空气质量、地表水、废水(气)污染源、负氧离子等环境质量信息向居民实时、直观、全面公开,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开辟了“互联网+”环境质量信息公开渠道。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大力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建成6套移动式码头船舶岸电系统,盐田港232台龙门吊100%完成“油改电”,LNG拖车数量占全市LNG拖车比例90%以上。辖区工商业锅炉100%改用清洁能源,300余家饮食企业全部落实油烟处理措施,建筑工地全面落实扬尘污染防治“7个100%”,全区85家珠宝加工企业均实现100%达标排放且在感官上达到“无色无味无噪”要求,彻底解决“达标扰民”难题。此外,布局PM2.5自动监测网络,形成“一街一站”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为空气质量提升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
稳步打好碧水攻坚战。建立区、街道、社区“3+5+15”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扎实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实现排水达标小区全覆盖。完成盐田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工程,出水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稳定在98%以上,工业污染源处理率和达标率均保持100%。同时,按照“一河一景”要求,高品质规划设计,加大河流水系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推动文化元素与亲水空间的紧密融合,加速打造生态活水2.0版,引领文化兴水3.0版。
扎实打好净土防御战。连续6年开展盐田区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形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动态监控土壤环境质量,并与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确保全区土壤环境安全。
着力打好噪声防治持久战。科学设置道路隔声屏障,在全市率先引入“鸣笛声呐抓拍”设备,2秒钟内车辆信息即在路旁显示屏公布,同时传达到交警后台系统。通过在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噪声显示屏等柔性警示手段,有效减少噪声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