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纵横

乡村振兴,需要厘清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8-08-02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编辑:邓雪婷

乡村振兴,为什么是乡村,而不是农村?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是美丽乡愁还是安居乐业?这些问题不需过多讨论,但只有搞明白这些问题,才能找对振兴之路。

为什么是乡村,而不是农村?

从国家层面看,乡村,首先要保障14亿人的粮食安全,这一点,无论是历史地看,还是国际横向比较,都是不容放松的;乡村,守护着我们的绿水青山,是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人与自然共融的独特空间;乡村,还生发和维系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即便到今天,也还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源头和主干。

从人的发展看,到2017年,我国还有将近6亿人常住农村,这部分人口成为我们现阶段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出矛盾。这是社会问题,关系发展的公平,更是历史难题,关系发展的协调。

那么,为什么是“乡村振兴”,而不是“农村振兴”?这里蕴含了发展思路的转变。“农”是与“工”相对的,“乡”是与“城”相对的。前者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划分,后者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划分。

过去,我们往往把农村、农业与城镇、工业对立起来,农村、农业为城镇、工业提供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保障,这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58.52%的城镇化率,社会财富获得快速积累,国家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与此同时,此消彼长,农业发展格局被压缩,很多农村开始衰败,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新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

“乡村振兴”的提出,是一次审慎反思,也是历史担当。这一战略,是从六亿人的发展需求出发,试图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重塑城乡发展格局,为更多人创造平等的发展机遇。

乡村振兴,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平等的发展机遇是不是村村一样发展?乡村振兴,到底是要锦上添花,还是要雪中送炭?

有专家认为,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的仍然是基本保障问题,是雪中送炭的问题。还有一部分专家从操作层面提出,要允许有重点有先后有区别的设计,这必然是给发展底子相对好的乡村锦上添花。

我们理解,只要理清楚下面两个思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其实不是两难的问题。

一个是,要顺天应时,因村制宜,以错位发展的思路做整体设计,有的乡村应当保留,有的乡村需要搬迁,有的乡村要做大,有的乡村可以缩减,归根结底,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时我国还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最近几年来,应该还有一些自然村消失了。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天有将近250个自然村消失。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生命周期,乡村也一样。换个角度看,自有人类历史,人就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追逐着资源迁徙的。那些生态脆弱、土地资源匮乏、人丁凋零的乡村,我们何必执意挽留?

与此相对地,一些地区,经济有活力,地方政府财政充裕,他们选择相对具备更好发展条件的农村,给予特殊政策和财政支持,从而让少数乡村率先振兴起来。这种做法我们应当乐观其成,它不仅有带动作用、辐射作用,还先行先试,为我们更多乡村的振兴探索着不同的发展路径。

第二个是,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系统思维;乡村振兴也是一个历史工程,要有历史耐心。现阶段的重点是,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

过去,一些基层的减贫脱贫工作重点是攻克贫困点,这样确实有成效,但往往不可持续。

贫困问题往往是区域性的,攻克某些点恐怕不是上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调整机遇。乡村振兴不只是乡村的事,需要内生动力和外在推力共同作用。国家政策、财政都应当以区域为单元予以倾斜,给地方政府自主权,让贫困地区获得整体发展,城镇带动乡村,乡村的生态生产产出城镇能够消化得了,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当然,不管是产业发展还是公共服务,都需要时间,不可操之过急。乡村全面振兴,一定要有历史耐心。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应当雪中送炭,也乐观锦上添花。

乡村振兴,美丽乡愁还是安居乐业?

我们的社会在快速奔跑中,远远落在身后的乡村长久地被遗忘,只有忆起乡愁,才会驻足回望,蓦然发现,乡村不似记忆中美丽。是乡村出了问题,还是记忆出了问题?

很多人对过去的乡村抱有浪漫主义的想象,人丁兴旺,邻里相亲,安居乐业,青山绿水抱斜阳。一些地区,在一些学者和回乡精英的支持下,呼唤回归,寻找乡绅,种树挖塘,试图打造记忆中的美丽乡村。这是一种很好的实验,但不是可供大多数乡村复制推广的经验。

现实不是山水画,每个发展阶段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问题,乡村也不例外。乡村振兴,而不是简单的乡村复兴。

乡村振兴,首先是为了六亿人的安居乐业,其次才是为了城市人的美丽乡愁。不能为了城市人无处安放的乡愁去打造盆景,更不能用发展城镇的思路发展乡村。乡村振兴一定要抓住两个核心,一个是生态振兴,一个是产业绿色发展。只有抓住这两点,才能让乡村更像乡村,农民安居乐业,美丽乡愁有处可依。

乡村振兴,一定要触碰到痛点

乡村振兴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战略的实施,一定要触碰到痛点。

现阶段我们面临两个突出短板,环境问题和贫困问题。补足短板,是战略推进最困难也是最坚实的一步。如何抓住痛点,补足短板?

较之工业文明,农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有着更流畅的联系。我们应当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探索破解难题的思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创新绿色兴农的路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