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保洁

合力维护共享生态文明福利 走进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盐田(二)

发布时间:2019-11-05来源:法制日报编辑:陈琳君

深圳新闻网讯  空气优良率97.8%,空气优良天数353天,PM2.5均值22微克/立方米——这是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空气环境质量的一组数据,连续4年优于欧盟标准。

近年来,盐田区通过打造生态高地、强化污染治理、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创新机制体制等措施,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变成现实。

盐田区区长杨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盐田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实现“七连冠”、治污保洁考核“八连冠”、污染减排考核“四连冠”、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三连冠”,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作出了示范和表率。

垃圾减量分类全区域覆盖

在盐田蓝郡西堤小区,《法制日报》记者看到,常见的生活垃圾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小区资源回收站”。厨余垃圾、玻璃塑纸、有害垃圾……每个放置点详细说明了垃圾的种类,日常生活垃圾都能轻易在这里找到容身之所。

这一切,源于2012年盐田区启动的垃圾减量分类试点改革。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居民生活垃圾更是垃圾减量分类工作难点中的难点。盐田的做法令人眼前一亮。

盐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盐田区委托专业公司负责全区垃圾减量分类运营服务工作,率先在全区采取“互联网+”智能化管理模式,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构建了城市生活垃圾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各环节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和第三方监管全链条条条相连的管控体系。

“前期,我们进小区、访住户,开展‘资源回收日’系列宣传,每天早晚居民垃圾投放高峰时段,在设备旁指导分类,引导居民自觉参与、源头分类、家庭分拣、精确投放,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垃圾分类服务商深圳市德立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夏三省说。

截至2017年底,垃圾减量分类已覆盖盐田区所有的228个物业小区(含35个城中村)和725家公共餐饮酒楼,日处理餐厨垃圾固形物约60吨,油污水约10吨,有效促进了源头减量,减少垃圾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目前,盐田区已将智能化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扩大到学校、军营、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实现了辖区垃圾减量分类智能化收集全区域覆盖。

梅沙上的海洋环保义工队

说起珊瑚,在盐田,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及一个人——“鲨哥”。

“鲨哥”名叫杨旭聪,是珊瑚虫海洋公益的负责人。因从小与海洋为伴,他自称是“梅沙的一条小鱼”。

2012年夏天,正在做义工的杨旭聪因为捡垃圾下了一次海,而这次下海却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海底的珊瑚要么白化死掉了,要么就是完全退化了,与我小时候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当时我的心情很失落。”杨旭聪说,从那以后,自己下定决心,必须要保育这些珊瑚,守卫儿时的家园。

此后,杨旭聪开始召集童年伙伴,组建了一支10多人组成的公益团队,取名“珊瑚虫”,并于2012年11月成立了深圳市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目的就是希望大梅沙海底的珊瑚能够重新连成片。

然而,实现这个目标并不简单。杨旭聪说,珊瑚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并且自身生长的速度非常慢,要让珊瑚连成片,就意味着要长期保持大梅沙海域水质优良。

怀着“保卫海底花园”的坚定信念,杨旭聪和“珊瑚虫”海洋公益团队克服种种困难,通过人工培育的方法种植珊瑚,加快了珊瑚的生长速度。除此之外,他们还开展了生态环保、海洋知识科普教育、滨海技能等活动。

如今,“珊瑚虫”队伍不断壮大,已经发展成为400多人的团队,队员主要由梅沙本土青年、外来青工、边防部队官兵、社会知名人士组成。

截至2017年5月,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共出动海洋环保义工2200多人次,清理海上垃圾70多吨,海底垃圾近7吨;投放人工珊瑚礁20座,种植珊瑚苗5000株,以人工干预的方式,加快修护了梅沙海域珊瑚生态系统。

绿色港口为环境保护助力

“123456789”。

来到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时,《法制日报》记者被摆放在门口的数字牌所吸引。这组有序排列的数字组合,正是历年来盐田国际累计吞吐量达到的标箱数量。

作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门户,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在服务港口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强化污染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实践“蔚蓝海港,载绿世界”的承诺。

为防止海面被不慎泄漏的船舶油污污染,码头前沿安装了9台溢油报警装置。据介绍,这些装置可以24小时监测、感应海面是否有油污及扩散情况,监测结果将实时显示到计算机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为应急响应及清理提供指引。

盐田国际完成船舶岸电三期建设,覆盖16个泊位,覆盖率达80%,预计年减排2558.36吨标准油,二氧化碳减排量8280.39吨。同时,通过改柴油驱动为市电驱动,大大提高了龙门吊的能效,减少废气排放。207台完成改造的龙门吊每台每吊次可节约燃油成本80%,减少废气排放95%。

目前,盐田国际还有340部天然气拖车在码头进行24小时运行。

“使用天然气与使用普通的燃油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排放的清洁性,大大改善了港区及港区周边的空气质量。”盐田国际相关负责人说,经过测算,天然气拖车可综合降低废气污染排放量82%。

除此之外,盐田国际根据夜间拖车流量的变化,将堆场照明设置为半夜灯泛光照明,即午夜12点后亮灯数量自动减半。此举使堆场照明节电达20%以上,累计每年节电84万度。

“港口是海洋资源的用户,节约能源既能帮助保护环境,又能令企业减少支出,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双赢,何乐而不为呢。”盐田国际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感言

从“鲨哥”与海洋为伴,做一条遨游梅沙的小鱼,到“珊瑚虫”公益团队的不断壮大,成为一群海洋生态的守望者,这显示出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力量;从提起居民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是个“老大难”问题,到一个个“小区资源回收站”的良好运行,为垃圾找到容身之所,这显示出政府部门治理环境的智慧;从海面溢油报警装置防止油污泄漏,到码头天然气拖车24小时运行的节能环保,这显示出绿色港口保护生态环境的进步。正是有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和群众参与,盐田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方面走上了“连冠之路”,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做出了示范和表率。

从这里,不仅能感受到盐田的进步、深圳的进步和广东的进步,而且也能感受到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取得的新进展。这,让人很振奋。(记者 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