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保洁

深圳盐田: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9-11-05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辑:郑创彬

深圳新闻网讯 4月17日早上9点,中英街两侧的商铺们正忙碌地接待着熙熙攘攘的购物旅游人群;盐田港在一声声船鸣中开启了又一个货运往来的日子;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里的工程师们正热烈讨论着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技术开发;大梅沙海滨公园的沙滩上则迎来一群群戏水玩耍的游客们……这是深圳市盐田区日常可见的情景。

盐田,位于深圳市东部,东起大鹏湾揹仔角与大鹏新区相接,西至梧桐山与罗湖区相邻,南连香港新界,是深圳惟一与香港海陆相连的地区。从见证中国百年沧桑巨变的沙头角小镇出发、到单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世界第一的盐田港近百条航线联通全球,历经多年发展的盐田区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海边渔村发展成为如今人均GDP超过25万元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道路。

图为盐田区习学书院组织的公益经典能量诵读活动现场。

日出沙头,月悬海角

“日出沙头,月悬海角。”相传沙头角因此美景而得名。在这个位于祖国南海之滨,连接着香港北区与深圳市盐田区的小镇里,有一条长约250米、宽不足7米的小街,中间由8块界碑为界,一边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的香港,一边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深圳。这里正是闻名遐迩的“一街两制”的中英街。

“中英街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和屈辱的历史,它保留至今的中英界碑不仅是英国殖民主义瓜分和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前馆长孙霄表示。

走进中英街,街道两侧商铺林立,不论是日用百货、药材还是服装、珠宝,都能在这里采购到。一块块低矮的界碑仍然竖立在街道中央,诉说着中国百年来的历史变革。

资料显示,1898年6月9日,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与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沙头角至深圳湾一线以南、九龙界限街以北,约900多平方公里的陆地和200多个岛屿,以及大鹏湾和深圳湾两湾的大片水域租借给英国,租期99年。1899年3月11日,中英双方进行陆地划界谈判。同年3月16日,中英两国勘界代表来到沙头角勘界,并随后在香港签订了《香港英新租界合同》。这次勘界竖立了木质界桩,界桩上写有“大清国新安县界”。

勘界后,界桩从一条干涸的河床上经过,把沙头角一分为二,形成了“华界沙头角”和“新界沙头角”。1905年,港英政府单方采取行动,将分布在边境沿线的地界木桩改为石质界碑。20个界碑从沙头角海边一直向梧桐山方向延伸,界石相对的两面分别以中英文字镌刻,内容是“光绪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X号”。

20世纪30年代,当地乡民开始在干涸的小河床上摆地摊、做生意、在河床两边搭建房屋,形成了中英街的雏形。据当地老人讲述,居住在香港一侧的华人把这条紧挨香港的半边街称为“中英街”;而居住在深圳一侧的居民则把这条紧挨华界的半边街称为“中兴街”,有着盼望中国早日兴旺之意。由此,“一街两名”是中英街早期形成的布局。

自1952年开始,小街两边由港英政府边防警察和广东省边防部队分别管理,形成了中英街“一街分治”的政治格局。它一直延续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设立,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中英街开闸解禁。1983年,深港签订了合作发展协议,中英街的商贸业开始逐步兴旺起来。跟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沙头角秉承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当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3年起,沙头角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村股份制企业——沙头角群利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保税工业区。

“中英街的开闸解禁,在深圳的改革开放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孙霄告诉记者,当年国营、集体、个体、合资、外资和股份制多种经营模式在中英街共存,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曾任沙头角公社书记的张润添老人回忆说,“曾经的沙头角什么都没有,民房也是破破烂烂。虽然香港与我们共饮一口井,但是由于复杂的社会形势,我们仍要与他们划清界限。那时候我们没有收音机、电视机,但是街对面有。于是有些群众就偷偷摸摸走过去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40年过去,中英街的变化翻天覆地,沙头角的群众也都富起来了,两边的生活差距也都随之消失了。”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英街华界一方的商店有160多家,新界有50多家。中英街的发展空间已达饱和状态,沙头角进出口公司与日本八佰伴合办新佰伴商场发展速度很快。在这条小街中,汇聚了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五大金融网点。由于前来购物群众很多,中英街被称为“购物天堂”。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港自由行的开通,中英街出现商贸业的衰退,作为商业街的功能逐渐淡化,面临转型发展的课题。据中英街管理局局长曾萌明介绍,近年来,在保留商贸定位的同时,中英街通过积极组织开展中英街文化节,深港美食、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建立鱼灯舞民俗博物馆、鱼灯舞非遗广场,大力推广传承鱼灯舞、客家山歌等本土民俗文化,中英街正向谋求文化旅游方向转变。

其中,沙头角鱼灯舞已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天其正是鱼灯舞的代表性传承人。据介绍,鱼灯舞是沙头角沙栏吓村吴氏家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艺术舞蹈,起源于清朝,历经民国、新中国,发展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鱼灯舞具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民俗文化特色,其舞蹈动作的“低马步”配合,“铲沙”“窜水”和“飞跃”等动作,以及鱼群围绕黄?角“献祭”的主题,在闽粤地区的鱼灯舞中独树一帜。

1999年,吴天其当选沙栏吓村的村委会主任,随即发动村民对鱼灯舞进行挖掘和整理,并动员村中青年组成鱼灯队,最终完整重现传统的鱼灯艺术。如今,鱼灯舞已经成为融通深港两地居民情感的纽带。“我们经常受邀到香港表演,香港的社团组织也常来我们这边交流学习。”吴天其说。近年来,沙栏吓村鱼灯队屡获内地、香港表演活动奖项。2012年底更走出国门,远赴澳大利亚悉尼参加巡游表演活动,受到悉尼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追捧。

曾萌明告诉记者,作为事实上的自由贸易区、“一街两制”特色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英街具备发展商业、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今年中英街招商引进了十几个品牌商家,大力推动中英街商业向中高端转型,实现良性发展。今后通过推动海关改善服务、延长通关时间、放宽购物限额等,将带动辖区百业兴旺,商业繁荣,重塑“购物天堂”美誉。与此同时,盐田区政府更是提出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新定位,推动深港在商贸、旅游等领域更多的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