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评:让知识产权意识成为深圳城市基因

发布时间:2017-08-09来源:深圳晚报编辑:潘峰

不论是为能量有限的初创、中小微型企业成长保驾护航,还是为大中型企业发展壮大打造更理想环境,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都十分必要。

2017年8月8日上午,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仪式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功举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为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技术组织等提供及时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详见06版)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的生命线。创新的能量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成正比,保护知识产权亦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十多年来,深圳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制造业中心蜕变为以技术创新主导的科创之城,孕育一批像中兴、华为、华大基因等具有高端核心技术竞争力的科创型企业。这一华丽转身离不开深圳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视与实践。作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市的知识产权各项指标也均处在全国领先水平。

在过去的一年里,深圳国内专利申请量突破14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0.09件,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是全国平均水平(7.98件)的10倍,达到欧美日韩发达国家水平。同年,深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近29亿元。国家专利技术(深圳)展示交易中心完成知识产权交易543件,交易额达1335万元。但尽管如此,在一些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力度仍有待加强。

创新推动着深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延伸。虽然近年来有了长足进展,但这一领域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全局性难题。不可否认,知识产权维权难的现象依然存在,知识产权维权面临举证难、周期长、赔偿数额低、成本高、效益差等问题,知识产权诉讼很容易迁延日久,不乏维权者面临“赢官司倒赔钱赔时间”这类得不偿失的尴尬局面,以至于让维权者对使用法律武器望而却步,从而抑制创新的积极性;另外,随着深圳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出海进入国际市场者不在少数,由于缺乏对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了解,企业难以有效应对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不足,外加当前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逐步加剧,所面对的知识产权风险也越为频繁复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领域广泛应用的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极大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快速出现和增长。企业在传统实体市场的知识产权维权模式很难适应互联网市场新环境,维权成本高昂,导致大量创新型企业被迫放弃维权,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大量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不懂如何开展新型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监测。

除了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还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参与机制,通过扶持引导、购买服务、制定标准等制度安排,支持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提供申请、鉴定、纠纷快速解决、法律援助等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使其作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有益补充。不论是为能量有限的初创、中小微型企业成长保驾护航,还是为大中型企业发展壮大打造更理想环境,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都十分必要。

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知识产权制度完善与否、环境优化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地方的科技创新、企业竞争力以及人才发展。在深圳致力于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大背景下,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这类机构投入运营正当其时,它不仅能为深圳本地企业或机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核心支持要素,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深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水平的整体提升,让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跟创新精神一道,融入深圳的血液。